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一周一师】(37)张晓容:爱,是最美的语言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这是我校外语系副教授张晓容最为欣赏的一句话。从事英语教学18年来,有着近20年党龄的她,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把爱化成阳光雨露,浇灌学生茁壮成长。

坚守讲台   爱在日常中

  “早上打开手机,就看到晓容老师课程微信公众号的英语新闻、英语晨读、英语学习资源等推送消息,老师每天的推送时刻提醒我们It’s time to learn。” 英语163班刘楚被张晓容老师标准流利的英语征服,成为一名小“迷妹”, “每天跟着老师的节奏学,要不然对不起老师的良苦用心啊。”

  刘楚的话,逗得张晓容老师腼腆地笑了。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但她的课堂却是相当“老辣”。1999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登上大学英语课堂的她,深深的爱着三尺讲台,更是敬畏自己的事业。

  “自信的姿态,标准流利的英语,清晰细致的讲解,超大的信息量,发散性思维,启发式的引导,根本不像一个初登讲台的老师。”原系主任李丽霞教授对张晓容的第一堂课的美好记忆。

  确实不一般!2000年我校英语专业成立后,张晓容第一个被选入承担英语专业课程。当时因为外语师资不足,她的课程担子很重。从“语音”“口语”,“基础英语”“泛读”到高年级的“高级英语”“口译”“农业科技英语”等课程,她尊重并服从学校教学安排,挑起了重担,毫无怨言。

  从事教学工作18年来,先后为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研究生开设了20余门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近450学时,这是张晓容的日常工作。她始终做到任劳任怨,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总能以渊博的知识、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满活力的教学态度感染和带动学生在课堂上汲取营养。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精读课,是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课堂上除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张晓容还增加了大量相关典故、文化背景、修辞等知识的诠释,突出人文精神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英语154班李玉雨燕说,“张老师讲解‘The Sad Young Men’时,通过相关的role-play、debate、presentation和视频,使我们对美国‘迷失的一代’和一战前后的背景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她还启发我们思考同时代中国的青年一代,新文化运动等,并结合热映电影《红海行动》讨论现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触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

  2007年张晓容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把新的知识和理念与已有的课堂教学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她认为,大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即将被点燃的蜡烛而不是有待填充的空瓶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长远、最高效的英语学习模式。她总是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们找到英语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让看起来枯燥乏味的英语课程“有趣有料”。

  无论是课前课下,她总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入;课堂上,她总会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语言表达,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英语153班杨轩同学感叹道,“张老师的课就像一场语言视听盛宴,带我们遨游世界,有一次睡过头迟到,现在想起都觉得损失惨重,后悔不已。”

与时俱进   爱在创新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互联网时代下,教与学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张晓容在英语教学中大胆创新,把互联网手段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她率先使用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使用智慧教室,利用课程公众微信号等为传统教学输入新鲜血液,快捷有效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推动教学方式改革。

  外语系孟秀玲老师是张晓容的同事,主修过张老师开设的研究生“语言学”课程。她告诉记者,“张老师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总能把枯燥的语言学知识讲解得有趣易懂,最重要的是,她总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快速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革新教学方式,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深受启发。”

  本着分分秒秒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爱学乐学的理念,张晓容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课件,使课件总是富有前瞻性、知识性,又很生动有趣。在准备《口语与演讲》课“演讲的开头”时,她发现教材提供的视频资料几乎都是优秀演讲者的视频,而大多数学生对优秀演讲者的表现早已产生视觉疲劳感,印象并不深刻,所以让学生以演讲者参与教学,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自身演讲开头设计的不足,她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专门设计编写了此类演讲开头的视频脚本,找学生演绎,剪辑制作成教学视频。“这些反面教学视频真如一把利剑,直击要害,学生们观看后立即领悟了演讲开头的重要性,掌握了开篇的引入技巧”。对这一改革创新的效果,张晓容打心里感到快乐。

  正在读研究生的英语134班徐园园在谈到《口译》课时,拉开了话匣子:“张老师在课堂上分享她读大学期间的口译学习笔记和她做口译时的录音,我们为张老师功底深厚的专业素养深深折服。课堂上,她通过背诵、视译、情景口译、模拟联合国等课堂组织形式,使同学们逐渐摆脱了紧张心理,学习热情高涨,大大促进了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方式的革新,张晓容积极投身优质课程建设和慕课建设,并鼓励学生选修知名大学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随时跟着名师遨游知识海洋;她仔细分析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并结合9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认真制作每张幻灯片,不满意决不收工;她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乐学、爱学。

  金融152班王盈斐至今仍对张晓容老师讲授的大学英语拓展课记忆犹新。“在学习演讲的表达时,老师让我们分组尝试英文舞台剧表演,对我们这种‘小白’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是无论从舞台的表现力、情感表达以及口语发音来说,都收获了不少。”小王表示,从以前平淡直白的语调到学会用抑扬顿挫地用不同音量语调去表达剧中的情感,从扭扭捏捏不敢表达到信心满满从容不迫敢于发声,收获的不仅是语言知识,更是对未来人生的自信。

  张晓容还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她指导的科创项目“构建西农双语微信平台-NWAFU”、“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文化英语讲”、“建设校园植物有声二维码名片双语系统”等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挑战演讲   爱在大赛里

  在今年四月中旬举行的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我校彭钰琛同学获得总决赛二等奖第一名,这是我校近年来在外语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没有张老师的指导,我也不能为学校赢得这样的荣誉。”

  2008年,我校对大学英语进行了改革。2015年,张晓容在全校率先开设了英语拓展课“口语与演讲”,以此为基础和平台,一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发掘指导演讲人才通过参加全国大赛,鼓励学生在大舞台上展示西农实力。

  英语164班吴啸告诉记者,“大二的公共英语演讲课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英语演讲,受益颇深。老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我们,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轮流演讲,都让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积极活跃,让我有了敢于表达的热情,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成为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动力。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使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课堂,寓教于乐,让课堂时光变得飞快。”

  张晓容坚持以赛促学,指导组织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外语赛事,开展有针对性的赛前全方位指导和训练。在备战今年全国演讲赛期间,她观看了几乎近10年演讲比赛的视频材料,对历年比赛题目进行深度剖析,如破题技巧、比赛冠军的特点和闪光点等。通过分析研究,她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从演讲稿的选题创新、谋篇思路、演讲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精心辅导。

  生命学院2017级学生彭钰琛说,“张老师通过大量实训,指导我们构思主旨和切入点时如何另辟蹊径,如何在开头设置悬念‘彩蛋’,如何使用大片式生动故事和事例支持观点,结尾时如何升华主题,如何用横向联系和发散性思维避开犀利的问题,这为我们临场发挥奠定了扎实基础。”

  获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陕西省一等奖的英语143班罗美琪,现已被推免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攻读硕士。她说:“非常感谢张老师在大学期间发现我的优点并给予我专门指导。她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备战演讲比赛期间经常加班为我专门辅导,记得好几次辅导到晚上11点,备战比赛的经历确实让我在英语学习上受益匪浅,成为大学期间最珍贵的记忆。”

  “再辛苦也值得!作为一名老师,最想看到的就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是天下老师心!”张晓容表示,在教学的路上一如继往地前行,不断学习、创新、提升,站好三尺讲台,守好一方教室,“用爱浇灌,静待花开!再回首,那将是最美的故事。”

编辑:王学锋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