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
12月26日,由化学与药学院杨亚提教授主持的MOOC课程“物理化学”,在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优质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
该课程是学校第二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团队由杨亚提、赵海双、马亚团、李鹤、许娟、马海龙、李天保和王林等教师组成。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以MOOC的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编辑、设计MOOC课程框架、确定各小节录制内容,制作了共有9章77讲的物理化学MOOC课程;并设计了配套的章节测试题、讨论题等。
本课程从本学期初开始以SPOC的形式在我校食品工程、食品安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等专业15个班级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参加学生人数457人,75%学生SPOC线上成绩优秀,学生们普遍认为线上资源不仅方便提前自主学习,而且课后可以进一步复习巩固知识,希望以后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混合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物理化学”是面向高等农林院校涉及到理工农林等非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MOOC的成功上线,将面向校内外实现“物理化学”线上学习与线下答疑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方式、考核工作多元化,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地址:物理化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NWSUAF-1003733003
“作物栽培学”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
12月20日,由农学院任小龙教授主持的MOOC课程“作物栽培学”,在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优质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
该课程由线上教学和线下讨论两种主要形式构成,课程团队任小龙、蔡铁、张鹏、刘铁宁、王瑞、陈小莉等几位年轻老师负责线上教学内容的讲授、讨论及问题解答,富有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本门课程负责人张保军教授及“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贾志宽教授为线下直播讨论课讲授老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紧密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主要包括“绪论”和9种“大田作物”,共10章。其中9种“大田作物”包括了4大主粮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豆类作物:大豆;杂粮作物:谷子和高粱;种类丰富。其在线教学内容为66讲,占整个“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全部内容的1/2左右。作物生育规律、器官建成、产量形成、高效抗逆高产综合理论与技术是学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也是主干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掌握主要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的栽培理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主要栽培技术环节,明确作物的现代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MOOC的成功上线,不但解决了本门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同时,也拓展了课程的服务对象、实践了“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的创新教学理念,将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课程地址:作物栽培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SUAF-1003594006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