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砥砺奋进20年】(24)理学院:守正创新 内涵发展 全面振兴基础学科

  时光荏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校20年,理学院(2016年12月30日至今)从基础课部(1999-2001年)、生命科学学院(2001-2006年)、原理学院(2006-2016年)演变而来,含数学、物理、气象3个学科,下设5个教学中心、3个系、4个研究所和2个学科点。肩负着全校公共基础数理(气象)课程教学任务,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重任,以及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培养重任。在全院教职工20年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格局,为农林特色基础数理(气象)学科发展贡献了理学智慧,为我校“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基层教学组织全面革新

  在2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基层教学组织逐步革新,从1999年合校时的高等数学教研组、物理教研组和气象教研组逐步发展为数学系、物理系(含气象),下设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2016年底新理学院分设成立后,为了全面激发办学活力,突出职能和特色,打造出学科下分设中心、系、所、点的升级版基层组织新架构,重新选配师资,明晰职能,涌现出校院两级管理改革之“理学现象”,受到学校的高度肯定。2018年,为了做好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自主培养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预科生工作部,全面负责预科生的培养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从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升质量等方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从99年合校时的52人增长为104人,数量增长了一倍,博士占比增加44 %,博硕士导师占比增加24%,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教师占比增加30%,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博士占比增加80%。新增“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获评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多名青年教师在省级和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获省级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3人。获评我校首届“金牌教师”2人。

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历经20年的发展,学院在生物数学、生物物理等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逐步构建起富有农林特色的数理学科研究体系。以袁志发教授为代表的农业应用数学研究团队多年来与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学研究团队开展交叉合作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数学、应用数学等学科方向,在基础数学、数学与农、林、水、经济管理的交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为我校数学学科以及农林水等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硕士研究生230余名。以王国栋教授为代表的农业应用物理研究团队多年来与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研究团队开展交叉合作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环境生物物理、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等学科方向,主要在农业与食品生物力学、植物生物物理学、植物生理学、光信息处理、环境评价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为旱区作物的胁迫生长机理等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现有生物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凝练出3个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和1个重点培育学科方向,明确了6个重点建设PI团队,建成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2000年开始招生),生物物理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各1个(2004年开始招生),累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累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从合校初的高等数学教研组、物理教研组和气象教研组等3个教研组发展成为2个公共基础教学中心和3个系,承担全校62个本科专业的公共基础数理(气象)课程教学任务和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从没有本科专业发展到拥有2个本科专业,建成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建成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校级实践教学特色品牌1个,累计获国际级奖项70余项,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800余项,参赛人数从2002年的20余人增加至3000余人,参赛规模和获奖级别均在农林院校前列。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 项,二等奖 3项;主编出版教材40余部,其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部,其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农业部规划教材15部;《大学物理学》(第二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农科《大学物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成“中国大学MOOC” 在线课程1门;在2018年的物理学科竞赛中,首次获西北赛区二等奖。

学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严、爱、细”原则,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狠抓学风建设、强化实习实践等举措,落细落实各培养环节,全面服务学生成才。通过开展“成长导师‘1+1’领航计划”、“1对1帮扶”等特色活动,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累计培养学生1000余人。本科生升学率增长30%,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党建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在推动学院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始终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和工作创新,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党委的政治保障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示范表率作用。新增我校党建“1155”工程标杆党支部1个,教师党员人数增加40余人,学院党委获校“先进基层党委”2次,获评校级先进党支部10余次、优秀共产党员10余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0余人,累计发展教师党员10余人,学生党员200余人。

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呈现新气象

  2018年9月起,学院开始承担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学院积极开展预科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优秀农林人才、促进民族文化交融、预本教育有效衔接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为主线,通过狠抓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开展主题演讲、征文等“红心”工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民族文化节”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历经1年的辛勤付出,首届来自12个省、22个民族的86名预科生于2019年6月全部顺利结业,进入我校生命学院、经管学院、化学与药学院等专业学院学习,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顺利开启“大学梦、青春梦”。

  学院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数理基础研究及其与农林学科交叉的应用研究,为把学院建设成在全国农林院校具有引领作用的理学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