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的云课堂】(23)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师生互动

1. 课程基本情况

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研究是我校特色研究领域之一。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在段得贤、秦晟、曹光荣等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创“家畜中毒病”研究方向,从事动物中毒病基础理论和毒性灾害控制技术研究。1986年开始给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课程,至今已有34年教学历史。《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毒理学基础、饲料毒物中毒病、有毒植物中毒病、霉菌毒素中毒病、农药中毒病、重金属及矿物质元素中毒病等。毒理学科与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食品科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及与人类医学、法医、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目前课程教学团队共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

路浩授课_副本.jpg
路浩授课

2. 在线教学开展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月中旬左右,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和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学校决定延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采取“延迟开学、按时开课”的教学工作方案,对本学期所开理论课程全部实施网络在线教学,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是本学期给动物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4门专业课之一。由于是首次采用网络在线教学形式,面临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这门本科课程的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借鉴。鉴于此,团队教师开始着手在我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进行《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教师分别进行软件的学习、调试和上传学习用的电子教材等资料,于2月17日前基本完成授课前准备工作。在近一个半月的网络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利用我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加紧《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网络资源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课程资源、课程学习和单元学习等。目前已完成如课程介绍、课程质量标准、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电子课件、电子教材、英文电子书籍、教学视频、课程通知、答疑讨论、学习笔记、课程作业,试题库等资源建设。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跟同学们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交流外,授课教师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开设“答疑讨论”区,让同学们通过平台自由提问,先后有108名同学提了近120个问题,授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问题都给予了认真专业的回复,学院党委书记赵献军教授点评说:“团队教师对每个问题都很专业且用心的答复,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每条都看看,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除了加强课堂学习效果之外,在每章内容学习结束后,授课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上传至平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记笔记的习惯,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33.png

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强化课后复习,授课教师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都会布置一道复习思考题,如“有毒植物中毒病”的课后作业题为“结合文献资料,谈谈国内外疯草中毒机理及防控研究进展(附中英文参考文献)”这是一道综述性作业题,其目的除了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撰写综述性文章的能力,为后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444.png

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主动性

为了增强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团队教师在课程学习前,先介绍一些毒物引起的重大突发性毒性灾害和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如20世纪中期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时事件,即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污染),日本的富山骨痛病事件(镉污染)、水俣病事件(汞污染)、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污染)、四日事件(二氧化硫及重金属污染),美国的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污染),我国近些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红心蛋”事件等等一经曝光便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中毒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隔夜的剩饭剩菜、火腿肠及各类腌制品(亚硝酸盐中毒)、各类烧烤(苯并芘中毒)、各种碳酸饮料(苯甲酸钠中毒)、带斑点花生(黄曲霉毒素中毒)、饮砖茶(氟中毒)、燃煤取暖(煤气中毒)、新装修房子(甲醛中毒)等等。通过生活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增强中毒病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毒病知识的的强烈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要求下,团队教师在讲授相关中毒病知识时融入“思政教育”。如讲授“灭鼠药中毒”时,团队教师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介绍了1910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特大瘟疫“肺鼠疫”及其防制措施,重点介绍了此次防疫功臣伍连德博士,他时我国第一个发明口罩并提出用口罩预防传染病的科学家;在讲授“有毒植物中毒病”时,重点介绍了我校“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历史”,我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段得贤教授、曹光荣教授、史志诚教授、王建华教授、赵宝玉教授等不懈努力下,在有毒植物研究领域相继取得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也使我校“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长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这份成绩的取得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以此引导和教育学生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将来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在线教学效果与思考

在《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网络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有限时间内采取上述举措,从目前来看,均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特别是答疑讨论的互动效果好,同学们围绕自己关心的各类问题在平台上进行了积极互动交流,授课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所有问题均给予耐心细致地答复,态度认真积极,回复专业,在师生互动中拓宽了知识、增进了情谊,教学效果良好。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授课教师应该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后续我们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各栏目内容,争取尽早建成我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网络课程,为我校乃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毒理学人才培养做出西农贡献。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