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国优秀教师”袁锋教授的家,唯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籍的几个大书柜,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味。袁老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和西农的故事。
西农年长我一岁
193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诞生。
1935年,袁锋在陕西省周至县永和乡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了。8岁时,进入永和小学读书。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家中经济陷入困境,袁锋在初中部学习一年后便辍学在家,成了一名“小农民”。虽然要干的农活很多,但由于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一有机会,他就抓紧时间学习,见缝插针地阅读报纸和书籍。
1951年,袁锋考上了陕西郿县农业技术学校。由于过去初中只读了一年,他的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学习三角、大代数、物理等课程十分困难,但袁锋并未被困难吓倒,而是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埋头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袁锋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更增强了他进一步学好的信心。
西农是我骨子里的永远牵挂
20世纪50年代,在中等院校学习的学生可以有条件报考大学。1954年,袁锋被录取到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学习,从此与西农、植保、昆虫的故事就此展开。而西农令他难以忘怀的就是自己的恩师、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袁锋认为,这位昆虫学界一代宗师、虫坛怪杰,是老一辈西农人的杰出代表,是他学习的楷模。
大学四年,袁锋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老师们的影响下,袁锋决定跟随恩师周尧教授立足小昆虫,开创新事业。
1958年,袁锋本科毕业留校后从事昆虫学教学工作。1962年,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被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录取。怀着对西农深厚的感情,1967年,他回到母校继续从事昆虫学教学,先后担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任、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等。
工作中,袁锋老师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植保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半个多世纪的科教生涯中,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21项,发表科学论文(著)250篇(册)。
西农学子要做新时代“三农”事业追梦人
退休后,袁锋老师心系西农,初心不改,奖掖后学。“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袁锋老师说,现在他对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理解得更为深刻,“诚朴勇毅”的校训更是伴他一生。他希望西农学子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做新时代“三农”事业追梦人,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袁锋教授像众多西农前辈科学家一样,就是“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的化身——走过风雨,拥抱阳光,托起了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