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服务队在合阳甘井镇开展系列活动
为深入了解合阳县甘井镇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我校赴合阳县甘井镇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队的10名成员于7月16日至7月23日期间开展了入户调研、关爱留儿童、科普宣讲以及文艺下乡等系列活动。
实地走访 了解脱贫情况
合阳县于今年年初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服务队成员主要针对甘井镇扶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答、问卷填写、交流沟通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村户共44户,包括26个贫困户、脱贫户和18个一般户。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合阳县政府除了对农户种植提供资金补贴外,还创建运行了农村经济合作社,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积极性;对于家中上学的孩子提供一定的学杂费补助,并且对县里种植果园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常常邀请相关产业专家,通过定期的讲座与果园实地讲解,确保果蔬质量;与此同时,县里还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难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贫困户产业脱贫的长效化、规模化发展。对于村中孤寡老人以及无自理能力的村民,政府提供低保金和养老保险金的资助,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另外,大部分村民响应号召,将旱厕改为冲水或生态厕所,既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可通过转换循环利用。
虽然扶贫攻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农村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落后,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努力奋斗的生活是幸福的。”村民们表示,在国家的扶持、政府的引领、本村因地制宜的建设和当代青年对于农村的帮助下,大家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相信中国农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教辅结合 关爱儿童成长
因父母外出务工,镇上大多数孩子们平日的衣食起居由家中老人照料,课后作业的辅导“做多做少无人管,做对做错不知道”成为留守家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此,队员特意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留守儿童义务支教活动,通过课业辅导与素质拓展实现教辅结合。
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无法实现集体授课,队员便以学生的暑期作业辅导为主,一对一针对性授课为辅进行课业辅导。而素质拓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动手能力、体育运动与安全教育。队员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折纸、绘画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借助仅有的体育器材,带领孩子们开展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放松身心,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因为正值暑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为此,队员给孩子们静心准备了一堂暑期安全教育课,通过黑板报、手抄小报、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对暑期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学习,让他们意识到暑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减少暑期安全事故的发生。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向队员表达了不舍与感激,麻博涵说:“很感谢哥哥姐姐7天来对我们的关爱与陪伴,通过跟哥哥姐姐的交流,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长大后我也想跟哥哥姐姐一样,学习更多有趣知识,为我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支教合影
政策宣讲 助力乡村振兴
7月20日与22日,队员先后在合阳县甘井镇赵庄社区、麻阳社区开展了两次宣讲活动,宣讲紧紧围绕三农政策宣传以及生物健康农业两个方面。
在队员前期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合阳县甘井镇的村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果农,果农的果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苹果园,果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小农户经营,每户有大约三到五亩的果园,向村民们普及三农政策,使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户切实了解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真正实现政策惠民,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实三农工作效益。
生物健康农业由生命学院张立新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以“安全、营养、健康”为基本功能,附加了“教育、体验、休闲、旅游、保健”等特色功能。发展生物健康农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具有重要意义。队员们通过自身所学,带领村民了解认识生物健康农业的优势和前景,因地制宜推广生物健康农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农民增收的目标的实现。
两次科普宣讲成功进行,圆满结束,活动反响极好。麻阳社区监委会主任麻安民说到:“我干了三十年的果园,比谁都更明白,这里的村民都是果农,果农靠天吃饭,同时,也要学会了解和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
科普宣讲
文艺汇演 展现西农风采
7月22日下午,队员在麻阳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室举行了文艺汇演。
汇演全程一个半小时。节目种类多样,队员表演用心,尤其是那首诗朗诵《梦想西农》,只见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舞台,眼神里充满着无限骄傲与自豪,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朗诵着:“立足杨凌,辐射全国,黄淮的小麦丰产了,白水的苹果更甜了,小小的花椒变成了金豆豆,山里的核桃成了群众致富的“摇钱树”,丰收的喜讯,致富的捷报便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最好汇报。扎根西农、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奋进中的西农,诚朴勇毅在胸中,英才铸就中国梦。让我们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红红火火的、辉辉煌煌的太阳!”……
节目间隙,队员们还与当地村民、小孩子们进行互动,台下的孩子们在大家的鼓励下也纷纷上台表演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到队员的活动中,叫好声、欢笑声、掌声不断。
最后,在大家的掌声与欢送声中队员们与小朋友们一起唱起“我们都是追梦人”,并在这追梦的歌声中结束了演出。本次文艺汇演通过与村中孩子们共同表演朗诵、歌曲、舞蹈及活动互动等形式,向村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阳光的风貌,同时向村民及孩子们传递了浓厚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全面小康、共同致富的愿望。活动圆满落幕,结束时,队伍成员与参加此次活动的麻阳村民、孩子们,麻阳村长,及麻阳第一书记合影留念。
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合阳县甘井镇的支持,党委副书记徐贵斌表示,本次活动加强了农业高校与农村基层的联系,希望高校专家能够指导甘井镇广大村民学习先进果树栽培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果园产量和质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将目光投向基层,为基层做贡献。
同时也离不开西农驻合阳县甘井镇科技副镇长刑燕的全程帮助,每每提到“甘井镇科技副镇长”,她感触颇多:“在挂职这段时间里,我深刻热体会到了乡镇干部工作的辛苦,但是往往越到基层,对于农民的需求了解越深入,越可以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队员们也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坚定了好好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决心,希望能够在国家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与实际行动深入农村,为中国人民、真正需要的人,尽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农力量与西农智慧,展现西农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陈悦 张照 孟瑶 赵钱钱 周俊杰/文 何从/图)
队员们的合影
【经管学院】服务队在杨凌扶风寻访农村低碳种植
7月30日,经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种植业碳效率调研队的队员们奔赴咸阳市杨凌区揉谷镇及邻近扶风县的一些村庄展开调研,通过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农户对种植业低碳的了解状况、认识程度和落实情况。
弘扬低碳思想强化科学种植
清早初阳方升,调研队员们便来到杨凌周边的村庄寻访农户。在杨凌区,关于农户农药、化肥使用量的问题,每个农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农药有瓶装的、有袋装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还有统一施肥的。因为具体农药、化肥使用量的非确定性,增加了调研的难度。由于农户平日里没有量化这方面的数据,因此调研人员只能将这个问题拆分细化,通过农户的比划及概括来计算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然后进行估算,以便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近似。
关于农业碳排放和低碳种植方面,由于农户对此没有足够的概念上的认识,调研队员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在农户对低碳思想有所了解后,再根据其实际生产生活状况,进行相应的问卷填写。在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在积极传达科学、经济、绿色的种植理念,希望农户减少因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而造成的污染状况的同时,还能减少人力投入与农资成本,最终提高种植业效益。
关注农民现状聚焦三农问题
烈日如火,悬挂高头。前几日已经积累了不少调研经验,这次调研虽然任务艰巨,但调研队员们仍怀揣热情、初心依旧。问卷虽复杂,农户们却仍耐心解答,遇到热情还邀请队员们进屋喝水,有些村民甚至拿出了家中冷藏的西瓜供大家分享,凉丝丝的情谊给调研队伍又增添许多动力。
调研人员在烈日下访问村民
在一户户村民的走访中,队员们越发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人民的幸福生活往往建立在辛勤的劳动之上,然而很多农户虽然一年到头勤勤恳恳、早出晚归地从事种植业,但是储蓄都很少甚至接近于无。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农民的发展呢?日头渐渐下沉,伴着仍旧燥热的空气,队员们内心感慨忧虑。
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在行走中了解实情。队员们认为要服务人民、投身基层,从自己做起一步一步实现科技兴农的信念。要解决关乎农民、农业、农村真实存在的问题,还离不开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希望国家能萃取各方面的智慧,继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关注“三农”问题,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杨龙 李敏 胡祥云/文 胡祥云 蒲健美 张晓娇/图)
【人文学院】将法律之声散播到西藏林芝大地
近日,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对口支援服务队8名师生前往西藏林芝,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普法宣传,走进法院座谈,多维度将法律之声散播到西藏林芝大地。
服务队与西藏农牧学院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开展便民法律咨询,在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宣传法律知识。服务队联合西藏农牧学院校团委,前往林芝市米林县丹娘乡鲁霞村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活动。以《从瓶子里逃生的故事》为引,服务队通俗易懂地指出秩序和规则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引申出法律法规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行为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对法的类型、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作用的介绍,帮助村民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列举医院病房乱编号等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释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应用,鼓励村民主动地去了解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并在必要时运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服务队学生在宣讲过程中还向当地村民分发了自己制作的普法宣传手册,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村民对于法律知识的熟知程度。
服务队与西藏农牧学院看望低保户
开展农村关怀,在多样化的关怀活动中提升法律素养。为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西藏农牧学院校艺术团学生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了数个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藏歌藏舞热闹非凡,小品表演令人捧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普法主题诗歌朗诵《法在心中》,再次阐述了“人之所在,法之所在”的事实,众多精彩的表演博得当地群众的阵阵掌声。表演结束,服务队走访慰问了村中低保户,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交谈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讲解了老年法相关知识,并为他们送上面粉和食用油等慰问品。于此同时,两校的志愿者也积极地清理了村庄路边的垃圾,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精神。
服务队在林芝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普法宣传
走进儿童福利院,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为拓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功能,关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服务队来到了林芝市儿童福利院。据福利院副院长杨成介绍,福利院现有儿童439名,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建有图书室、舞蹈室等场所,并建立了“爱心妈妈”制度。服务队指导教师郝晓红为孩子们进行了一堂《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我知道》主题宣讲课,她以生动的故事引出何为规则,对规则和法律进行了区别,并就青少年如何遵纪守法这一问题和孩子们进行了探讨。接着,带队老师李健演唱了歌曲《苔花如米小》,以此来告诉孩子们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服务队学生为孩子们赠送了西农纪念品和普法手册,活动以在场所有师生高唱《歌唱祖国》落下帷幕。
服务队与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座谈
服务队与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合影
走进林芝中级人民法院,在座谈中交流司法工作与法学人才培养问题。中院常务副院长王成刚介绍了林芝市两级法院近年来的案件受理及法官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当地司法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法院的实际工作,对高校的法律人培养提出了建议。各庭室负责人也分别从自己的业务内容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法律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服务队指导教师郝晓红着重就当地诉讼案件的类型化特征、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途径、法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其解决等问题与在座的法官们进行了探讨。服务队学生也对少数民族语言训练及当地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问题,法官们对于学生的提问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此次社会实践,西农学子将所学法律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是一次“求真”和“力行”的生动写照,增进了对西藏林芝地区法律实况的认知了解,为当地吹来了一股法律之风,切实将法律之声散播到西藏林芝大地,从而使高校能够输送更适应于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李健 唐信 黄嘉琳/文 李春雨 罗荣灏/图)
编辑:靳军
终审: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