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动科学院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获得了首个中国古代山羊的全基因组数据,揭示了中国山羊的起源、分化及重要遗传改变,并以“Ancient genomes revea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origin of cashmere producing goats in China” 为题,于4月23日《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在线发表。动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生蔡钰东、付玮玮,吉林大学蔡大伟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姜雨教授和王喜宏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考古样本主要来自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羊在约一万年前的西亚新月沃地被驯化,并随着人类迁徙传播至世界各地,最终形成了900多个适应各类全球气候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山羊品种,收录到我国羊志的地方品种就有58个。然而这些山羊品种是何时、从何地传播到我国,又是何时分化成不同的地方品种,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遗传改变?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切答案。
该研究对中国北方九个考古遗址发掘的约450-3900年前的古代山羊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并与山羊驯化区域附近的约4000-10000年前的古代山羊基因组以及全世界的现代山羊品种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比较,发现中国山羊的共同祖先发源于伊朗西部,最可能在伊朗红铜时期(约6000-7000年前)从该地出发,经过上千年的迁徙扩散到达中国的黄河流域,目前黄河流域的最早样本来自于3900年前的陕北石峁。
该研究还发现中国现代山羊品种已经分化为分别适应北方干冷和南方湿热环境的两个大群体,其中现代北方山羊品种与古代山羊的遗传区别较大,并在中国北方山羊血统中发现其曾受到了欧洲山羊的血统影响,可能在历史上被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山羊混血过。另一方面该研究鉴定出一系列山羊适应北方干冷环境的关键功能基因及候选功能变异,特别是与绒毛性状相关的重要基因FGF5和EDA2R。使用古基因组对它们的演变过程进行追溯后,发现这两个关键基因的改变发生在最近的450年间,与中国明清小冰期时间一致。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绒山羊的选育历史及关键遗传改变在最近几百年内,为中国绒山羊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假说。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科技创新专项等项目资助以及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be/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molbev/msaa103/5824306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