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41)校医院:为了师生健康

   4月27日-4月30日,我校首批约6700名西农学子分批返校。为保证学生安全返校,确保校园平安,医院党总支成立了健康筛查、应急医疗、集中留观三个临时党支部,周密部署,严格把控,为校园疫情防控筑起“安全屏障”。

  健康筛查组:守护师生健康  筑牢筛查防线

  健康筛查是学生返校期间疫情防控的首要环节。校医院专门成立了健康筛查组,并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负责南校西门、北校南门、南校区四季广场、北校区学生东区及南北校区学生社区综合值班点学生返校期间健康筛查工作,确保对身体异常学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筛查组完善物资领用、学生健康筛查异常登记、异常人员转送交接等工作流程。组织成员进行新冠肺炎健康筛查、发热患者处理流程、个人防护等培训,确保人人知晓,人人掌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人力、技术力量合理搭配。在筛查处置过程中,和班级辅导员、隔离点、流调组及定点接收医院做好工作对接,及时上报信息。

  返校期间正值暑热高温,远途学生经过反复倒车睡眠饮水不足,还有部分学生穿着较厚,造成体温假性“升高”,不能通过测量门。筛查组对此类学生予以特别关照——给学生提供矿泉水,让学生脱掉厚衣服,在阴凉通风处静息等候。部分学生要观察4小时体温才能恢复正常。

  有一次,一位学生在筛查点观测了6个小时,体温仍不正常,学生情绪低落、焦虑。工作人员奚永妍与谢艳耐心开导,鼓励他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经过近一小时开导,学生终于同意120转院进一步检查,而奚咏妍、谢艳为了妥善处理这位学生延迟下班一个小时。“这些学生都还是孩子,家长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临时妈妈。” 同样坚守在健康筛查组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赵新燕这样说道。

  南校部分返校学生要到试验田工作,容易因户外活动体温升高,不能通过宿舍测温门。为了妥善处理这部分学生,副院长张明科身先士卒,加入到一线值班。晚上9点后部分学生体温仍不正常,张明科副院长让值班点同志回家,独自值守,处理完学生有时已是凌晨。

  为了节约防护服,筛查组工作人员都自觉减少饮食。在炎热的户外穿着防护服一天,里面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大家口干舌燥,经常话都说不出来,脸被晒得通红。筛查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叫苦,还互相打气:“谁晒的最黑,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副主任医师任戈是筛查点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他的妻子被安排在高铁站筛查点和林苑宾馆隔离区不能回家。筛查点不能按时上下班,他无法给即将高考的二女儿做饭,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简单指导,让女儿自己动手。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义不容辞,冲锋在前。他的女儿说,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那么辛苦,生活中我克服困难是应该的。

  北校区筛查负责人张艳芬也和大家一起坚守在筛查一线。结束一天的筛查工作后还要回科室汇总信息,经常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以上。她年幼的儿子只能托付给家人照顾,晚上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已经入睡,早上上班时儿子还未起床。 

  因为人员紧张,值班点一人一班次,必须要处理完所有学生才能下班。代雪莹副主任医师一人身兼两岗,从早上8点奔波到晚上9点多,到家后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

  学生返校至今,南北校总共二次复测体温70人次,误填健康码9人次,120转送示范区医院18人次。

  应急医疗组:共筑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应急医疗组由副院长张明科任组长,赵莉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学生返校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及就诊患者预检分诊、日常诊疗工作,确保医院住院部、急诊值班等工作正常开展。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努力克服任务繁重、人员紧缺等实际困难,充分发动党员同志争做校园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先锋队”,勇挑重担,为确保学生平安健康返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部书记赵莉和组织委员薛闯、党员岳艳同志、苏建伟同志踊跃报名,在承担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夜间应急医疗工作中。每天晚上,大家总会不自觉地把手机握在手里,手机铃声响起马上接通,生怕因自己迟到一分钟,给学生带来多一分钟的等待和焦虑。一天晚上11点15分,赵莉同志接到需要应急医疗的电话,通话声音吵醒了3岁的孩子,孩子哭着抱住妈妈,不让妈妈离开。虽然她心里充满了不舍,但还是毅然决然推开孩子的手,急匆匆赶往学生宿舍,为学生复测体温,认真询问学生的不适情况,登记信息,讲解相关知识,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钟。

  宣传委员吕小可、党员雷红梅主动要求参加预检分诊工作。烈日炎炎,帐篷里温度很高,两位同志身穿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身上、脸上汗不停地往下流,但她们没喊苦、没叫累,坚守好疫情防控的门户!有一次一位老人到预检分诊处,经测量体温达到37.8度,但是老人坚称自己没有发烧也无不适症状,只是来取些慢性病的药物,要求进入医院。雷红梅同志耐心解释、安抚,争取老人的理解,并联系医院工作人员替老人把药取好,送出医院,交给老人,同时让老人密切监测体温,直至老人被120送往杨凌示范区医院。

  医政科主任陈宁同志、李荣硕同志、尹霁月同志、崔春苗同志踊跃承担门急诊值班工作,由于人员紧张,急诊值班由原来的10天一个班变为4天一个班,同志们毫无怨言。门诊工作由内科主任、老党员王建娜同志、常渭琴同志、王玉祥同志承担,门诊人数逐渐增加,但是在内科主任王建娜同志的带领下,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流调密接组: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人

  自4月27日起,随着首批自愿返校学生陆续回校,全校进入紧张而忙碌的“实战”状态,全力为学生保驾护航。校医院成立由屈宁宁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崔灵绸任副组长,专人组成流调密接组,郭鹏艳、彭娟平、醋亚妮、张馨文、石娟妮、彭淑平、刘序,他们用责任、坚守和奉献汇聚起平凡岗位上的点滴光热,为近万名在校师生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专业防线。

  核实信息准确,确认是否需要现场流调。崔灵绸工作常态就是带着组员奔波在学校各个校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学院确认接触隔离人员,联系对接隔离点,妥善安排隔离人员到留观点。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高温的天气下,汗水打湿了衣服、雾化了防护眼镜,但阻止不了她们在校园流调的脚步。经常是一例发热处置还没有结束,又接到新的发热病例。

  现场流调只是流调密接组工作的一部分,不去现场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更加忙碌,不间断的电话流调,书写调查报告,发现问题再次电话询问、核实,将与隔离病例接触者的信息上报疾控中心,对在示范区医院住院的发热病人随访追踪,提供、发布接触者的解除隔离信息。

  截止目前,她们流调过的发热病例都属于普通病患,大多都已出院,接触者也解除隔离。学校传染病防控重在于防,不出问题就是对在校师生最好的保障。每次遇到新的发热病例,她们仍旧严阵以待,恪尽职守,从不懈怠。

  这个五一,面对刚刚返校的学生大军,校医院流调密接组的成员们争分夺秒,紧张忙碌,在岗位上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劳动节。看到忙碌的流调密接组,穆沛红院长立即抽调五官科护士高苗苗临时到流调组帮忙,5月3日晚,高苗苗婆婆生病住院,孩子没人带,第二天早上看到流调组成员一片忙碌,就默默打消了请假念头,给老公打电话安顿了孩子,立即投入工作中。

  军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刘序是流调密接组的唯一男性,承担着救护车司机、通知隔离点对接、拍照采集流调信息、救护车消毒的重任。还要转运其他人员,给各隔离点配送物资。工作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好,没问题,马上到,你们在救护车旁等我”,这已成为他回复的口头禅。

  “组员多数都是年幼孩子的妈妈,从妈妈过来的我理解妈妈的不易,半夜孩子需要照顾。接到信息,不去现场自己不放心、也不能安然入睡,还不如亲自跑一趟,让其他组员减少一次感染可能,能够多睡一会儿。多陪孩子一次机会” 崔灵绸如是说。

  同学们返校这十余天来,学校、医院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特殊时期,党员同志们自觉冲锋在前,无畏无惧,无私奉献,经受住了首批学生平安返校的大考,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