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44)家乡麦田里的博士卫兵

来源:植保学院 凤岗通讯社 | 作者:李德利 肖婧婧 冯小龙 | 发布日期:2020-05-27 | 阅读次数:

  5月20日,正在采访的过程中,靳鹏飞的电话突然响起,“小靳,上次那个药用完了……”

  接完电话,靳鹏飞解释说,这是老家的村主任打来的,“虽然我已经回校了,但是给他们留了电话,方便联系,我希望用我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为家乡做些事。”


靳鹏飞(戴白色口罩)为农民群众讲解小麦病害

  靳鹏飞是我校植物保护学院的博士,中共党员。今年三个月之久的寒假里,他积极参与家乡富平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和春耕春管工作,尤其是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指导中展现了西农高学历人才的本领,被家乡人称为“麦田里的博士卫兵”。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康振生院士、胡小平教授、王保通教授对小麦条锈病的预警。” 靳鹏飞说,他就立刻跑到村里的麦田转了一圈,连呼“不妙”。他赶紧向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有关人员反映小麦条锈病的严重情况,农技中心的人员说,他们既要做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研究小麦锈病的问题,人手不够,希望靳鹏飞能来帮助。靳鹏飞高兴地答应了,他说:“这样我也可以跟你们学习一下实际生产,况且国家危难之时,正值用人之际,我岂有退缩之理。”

  在家乡农技中心志愿帮扶的40多天里,他每天和技术人员一同奔走在乡间地头,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晚上还得开车12公里回到自己家中,却没有抱怨过一句,努力跟上大家的步调,观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及预测预报统计工作,多地采样,仔细分析,并将分析预测结果与相关专家反复交流研讨,确定最后防治方案,耐心给村民们一一解答,提供防治建议。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靳鹏飞更是为本村1200多亩的小麦争取到了免费的防控项目,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的无人机喷药作业,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扬。 “有个阿姨说我,小伙子看着白白净净的,没想到还挺能干的嘛,以后毕了业回到咱们家乡,领着我们大家接着干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靳鹏飞有些羞涩。

  闲暇之余,靳鹏飞参与了各种有关小麦生产、病害防治等20余次会议,和农技人员虚心学习经验,努力做到把理论和生产融会贯通,也操着一口陕西方言给大家讲解小麦病害的系统知识,期间他还和农技人员一起参与了苹果蠧蛾的诱捕检测工作。

  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靳鹏飞经历了乡亲们对他的怀疑、费解,到最后的称赞,他最大的体会就是给农民群众讲解问题时,可不能照本宣科地去套用书本上的知识,要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复杂的问题,“比如我在给村民介绍小麦条锈病时,是这样和他们说的:小麦叶片发病初期会出现鲜黄色孢子堆,长条状,与叶脉平行,并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线一样,尤其是像那种牛仔裤上的裤脚线一样。”

  谈到当年报考西农植物保护专业的原因,靳鹏飞说,小时候,要是当年地里麦子上有虫子特别多或者叶子上面有各种斑点变色等,那年收成肯定特别不好。“但那时不知道那些虫子、斑点都分别是什么,只记得听大人说过那是麦子得病的表现。父母和乡亲们都没能找出较好的防控方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麦子白白的受损,看着特别心疼。”

  来到西农以后,靳鹏飞努力学习相关知识,这才知道那些红色斑点就是小麦锈病的一种表现。如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其对麦子产量的影响,“所以,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和一流科研设备等优质平台、以及我的导师王保通教授对我的悉心栽培和谆谆教导,才让我有能力学到这些知识,真正实践服务于人民。”

  服务家乡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让靳鹏飞真正意识到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会带着我的初心,继续往前走,服务于民。”他说这句话时,语气很坚定。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