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25)西农财务工作会计核算电算化发展历程

1985年初,我回到母校西北农业大学,在财务处处长安志杰、副处长田世勋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1987年,学校委任我负责财务处工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财务工作会计核算电算化探索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317084445_副本_副本.jpg

1985年学校教职工2070人,各类在校学生近4000人,年资金量2000万元。长期以来报账、算账、记账都是由财会人员手工完成,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每次发放工资,财务处派人从银行提取现金,全处人员分组,把现金分别装入每个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袋。若有差错,就要重新清点,有时要加班到深夜,核对无误后才能做到按时发放。包括我在内处里几位男同志晚上要轮换值班,保证库存资金安全。

为了减轻财会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1985年下半年起,财务处着手微机在财务会计中应用的准备工作,经过5年多探索,1990年建成了功能比较齐全,基本适应学校财务管理实际的财务微机管理系统。

我校会计电算化过程分为学习准备、单项开发和进一步完善三个阶段。

1985年—1987年主要是学习准备阶段。西安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陕西高校最早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学校。1985年9月,财务处组织全体会计人员到该校参观学习,得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仅要选购性能适中的计算机,更重要的是配备适合本单位实际的会计核算软件和一批既懂会计又熟悉电算的“两栖型”人才。这次参观学习,增强了会计人员开展电算化的信心。

1986年初,学校选定两名专职人员参加西电举办的会计电算化讲习班,下半年购置了一台长城XT-CH计算机和紫金3070打印机。1987年5月,又派出两名专职人员参加农业部在北农大举办的部属院校会计电算化培训班,购置了北大李建国等研制的SFC系统。经过一年多学习摸索,初步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开始编程和修改程序。此后,又先后派出三批六名同志参加西安交大和农业部在长沙举办的会计电算化学习班,为我校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好了准备。

1987—1989年主要是单项开发阶段。通过学习、引进西电、北大、西安交大三家电算化会计核算软件,比较分析后掌握了各系统优缺点。根据我校会计工作实际,最终决定以北大SFC系统为主,参考西安交大和西电财务软件,逐步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会计软件。

1987年下半年,财务处开始预算内账务处理单向电算化工作,程序编写完成后,手工作业和微机同时运行,6个月后,确认了微机运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这一单项开发的成功为开发工资、助学金项目打下了基础。

针对我校工资手工核算量大,在校计算机中心打印不方便的情况,1988年上半年,财务处微机室针对工资发放进行开发研究,从设计、编程到投入使用,仅用半年时间。1988年下半年又开发完成了具有40多个子程序、功能较强的助学金实用管理程序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处理近4000名学生一个月助学金,从修改、计算、编表、打印只需两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工资和助学金子系统具有编制报表、查询修改、打印和软盘文件交换等功能。

预算内、工资和助学金三大部分业务电算化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对实现预算外账务会计电算化充满信心。1989年又购置了一台SUPERAT计算机和一台AR 2463打印机,进一步改善了我校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环境,为预算外业务电算化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1989年上半年,通过较长时间研究预算外账务结构、部门、科研题目的编码,修改程序设计上的不足,开始初步试运转工作。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达到了微机账务和手工账务运行结果完全一致,7月份彻底甩掉了手工作业。至此,我校会计的四个单项账务处理全部实现了电算化。在这项工作中,王民全、陈勇两位同志表现最为突出。

1990—1991年是进一步完善阶段。1989年我校实现各单项账务处理电算化之后,进一步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完善工作。对各种打印表式、账式、后备和操作管理等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了加强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工作,还开展了“微机自动检测系统”,以适应电算化带来的会计变革。

1991年,我校在农业部部属六大院校财务部门率先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受到农业部财务司好评。10月在农业部部属院校会计电算化工作研讨会上,我校作经验介绍,我撰写的“我校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情况的总结”作为交流材料印发农业部部属院校。

(张新兴196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经系,曾任西北农业大学财务处处长,系我校离休干部。)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