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6月份毕业的8981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心血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服务保障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同学们完成学业的家长和家属朋友们致以衷心的祝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90周年华诞。在这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同学们度过毕业季,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与自豪。借此机会,我以“勇做担当强国建设使命的西农人”为题,与同学们作一交流。
一、勇做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躬耕者、创造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绽放青春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3月19日,刘国中副总理来校调研时强调,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产业急需、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同学们,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由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农业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卓越农林拔尖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和领域,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把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一项崇高事业,都能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寻找人生奋斗的着力点、切入点、贡献点,努力做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躬耕者、创造者。
一是要积极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我曾多次讲过,未来农业是以三产融合、主体多元、绿色发展、健康引领、装备智能与全球配置为基本特征,以绿色发展和健康引领理念为指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生命科学和智能技术为基础支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业态多样丰富、经营主体多元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与时俱进的高级形态。在探索与发展未来农业的过程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将进一步拓展农业新领域、延伸农业产业链,催生诸多新的产业形态,如以农业为基础与支撑的生物产业、健康产业、智慧产业、生态产业等等,可以说,探索未来农业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学校正在以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为契机,积极加快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希望你们以扎实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卓越的能力奔向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为引领未来农业发展发挥专长、展现作为、书写辉煌。
二是要主动拥抱AI技术。伴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现代生命科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必将引发一系列颠覆式科学技术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即AI技术。AI技术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必将推动农业科技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深切认同一句话:“AI不会打败人类,而是会用AI的人必将打败不会使用AI的人。”希望同学们敏锐洞察、持续追踪AI前沿科技进展,不断提升数字化思维,增强数字素养与技能,做主动拥抱AI技术的时代新人。
三是要勇于探索创新。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关键在创新。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同学们经过学校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和创新能力训练,已经掌握相对厚实的专业知识,一定要有推陈出新的底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以满腔热忱对待新生事物,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探索的新局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谦逊好学的心态,始终坚持向书本学、向身边人学,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持续积累科学知识、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以果敢的姿态大胆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二、勇做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展现青春才华
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再优化,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家都知道,改革在我们党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一直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个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时代各有不同,但青年的命运从来都是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的改革发展与青年的担当作为密不可分。同学们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你们将是亲历者,更是主力军。希望你们坚决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参与改革,坚决把个人思想、意志、行动统一于服务国家改革需求。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历次重大改革的亲历者、受益者,深刻体会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杨凌实施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困境的关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历史机遇,也是空前挑战。希望同学们,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决策,持续提升投身改革的能力,不断增强参与改革的本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制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同学们与新时代同行,面临着建功立业的空前际遇,可谓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就是要瞄准国家战略任务,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中积极作为,这是你们应有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也是母校对大家最深沉的期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短板在乡村,难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生,必须始终心系“三农”事业,矢志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勇做西农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在践行西农精神文化的奋斗过程中实现青春价值
今年是学校建校九十周年,9月10日是我们的校庆日。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90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西农精神文化始终如一,滋养了一代代西农学子。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及“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教育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这就是学校文化的起源与根基,这些思想与理念至今仍未落后、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校第一首校歌有两句歌词:“昔以农业开基者,今以农业充实我民生与国防”“使我校之精神永为全民族之太仓”,其中饱含的豪情与壮志,令人振奋、热血沸腾。
在西农精神文化的滋养下,一代代西农人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三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学校因国家战略“而生、而兴、而为”的发展历程。6月14日晚,我观看了主要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校史舞台剧《扎根》,剧目第二幕聚焦“一个新品种挽救大半个新中国”的赵洪璋院士、“毕生为河清”的朱显谟院士、“大虫不杀,杀小虫有何用”的周尧先生、“一孔窑洞两代院士”的李振歧院士等名家大师在艰苦条件下潜心科研、用心育人的故事,生动体现了他们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扎根精神。学校能够发展至今,取得一件件辉煌的成绩,正是这种“扎根精神”的真实写照与实践。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担当。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积极传承弘扬扎根精神,紧跟西农前辈们的足迹,勇担强国建设使命、民族复兴时代重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同学们,我常讲,你们踏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那一刻起,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深深烙上了“西农印”。无论今后身处何地,同学们一生都是学校的名片,希望你们时刻牢记西农人的初心使命,铭记母校的教诲和期望,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典礼结束后,学校将分别举行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我将用3天时间,继续为全体毕业生行拨穗礼。同学们,我们学位授予仪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