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4)冯泽芳院士对我校棉作业的贡献

冯泽芳(1899—1959),浙江义乌人,我国杰出农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3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其“学术经验,胥为吾人所钦仰”,本文仅述冯泽芳院士对我校民国时期棉业方面的贡献。

435D1EABD209471C190662E81CC2FFA3_750_750.jpg

一、开展棉业理论指导

1925年,冯泽芳发表的《中棉之孟德尔性初步报告》是棉花形状遗传研究结果的最早报道;《中棉形态及其分类》则奠定了中国亚洲棉分类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我国棉花育种采用纯系或品种间杂交育种,冯泽芳则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为我国棉花育种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这在当时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20世纪30-40年代,我校原泾阳试验场以红鸡脚叶棕絮光籽为母本,以“小白花”为父本,用人工杂交的办法成功选育出“泾斯棉”。

二、培养棉业人才

冯泽芳是原陕西省农科院长俞启葆的学术引路人和扶掖者。俞启葆(1910—1975),字遂初,农学家,棉花专家。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冯泽芳渊博的专业知识点燃了俞启葆的学习兴趣,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老师那样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1940年,在冯泽芳举荐下,俞启葆调任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后以棉花督导身份被派驻陕西农业改进所,一头扎在泾阳农事试验场,与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开展棉花生产研究与推广,为陕西省甚至全国棉花生产和科研做出重大贡献。1944年,俞启葆与助手闵乃杨一起,培育出抗虫新品种鸡脚德字棉,高产品种泾斯棉,此良种比当时陕西棉花良种平均增产21%。俞启葆在棉花遗传上的成就当时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可以说,俞启葆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在继承冯泽芳细胞遗传育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不懈努力取得的。

冯泽芳对俞启葆的培养与扶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权威期刊《科学》上发表“科学思潮:青年棉作学者俞启葆君之贡献”,充分肯定俞启葆的学术贡献:“中棉遗传有新的进步,值得大书的就是俞启葆于Hutchinson棉花茎色六基因子外,又发现4个,有如此惊人的成绩!” 二是具体指导俞启葆开展科学研究。冯泽芳多次告诫俞启葆,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除天资外,更重要的是勤奋学习。对撰写实验报告则强调严肃性、逻辑性、数据与结论的统一。勉励学生注重自学,培养独立思考,锻炼思维能力。俞启葆解放前的三篇重要论文“中棉之黄苗致死及其连锁性状之遗传研究”“中棉之卷缩叶与黄绿苗两突变及其连锁性状之遗传研究”“亚洲棉花青素多对性新系之研究”都在冯泽芳具体指导下撰写完成。冯泽芳、俞启葆的育种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棉花育种开辟了新的方向。

除著名棉花专家俞启葆之外,冯泽芳还培养了李国桢、白尚质、闵乃杨、徐树基等著名人才,他们均为我国棉业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李国桢《经济繁殖农场与农业推广》,闵乃杨《斯字棉在陕西推广之经过》等论文,成为陕西省棉业推广的重要史料。

三、在我校开展学术讲座7次

QQ图片20200521144114_副本.jpg

大学讲座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渠道,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940年,时任西北农学院院长周伯敏、农艺系主任沈学年邀请冯泽芳在西北农学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讲座,这在当时是一件影响较大的学术活动。

冯泽芳先后开办讲座7次,第1次是给全体大学生做“大学农学生之治学精神与方法”。此后,他专程从西安来到西北农学院8天,在现在的北校区三号教学楼二层给西北农学农艺学会会员做了“民国以来吾国棉作改良史略”“棉花区域试验之成绩及中国之三个棉花适应区域”“斯字棉之试验成绩及推广经过”“云南之木棉”“吾国之棉区环境棉产区域及棉工业区域”“棉作文献述略”6场学术讲座。

在“大学农学生之治学精神与方法”讲座中,冯泽芳提出,西北农学院学生是农科学生,农科学生人人都应该具有基本知识和科学精神。学习农业知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农科大学生首先树立学习为国家为民族的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诚实为信、实事求是,强调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应该吃苦耐劳,服务农业、服务社会。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冯泽芳提出大学生应有自觉、精益求精、诚实实验、创新等精神,在学习方法上注意积累读书方法、程序,科学知识和农业知识。大学生应有自觉、精益求精、诚实实验、创新等精神,他以自己任南通农场场长时带头挑担施粪的经历,强调农科学生要吃苦耐劳。

第2讲到第7讲,冯泽芳或介绍当时棉花育种实验前沿知识,或介绍学术研究方法。每次讲述4个小时,解答和座谈2个小时。七次讲座均由时任农艺系主任沈学年教授主持。七次讲座为大学生提供了棉业科学研究门径,让大家知道学问无穷尽,不可自以为满足,让师生真正学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体会到科学不但具有物质的力量,更具有精神的力量,是一种思想力、认知力,蕴含着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执着探索等精神。此后,西北农学院将冯泽芳的七次讲座刻印成册向全国免费发送,很好地起到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农业的目的。图书馆现存他的演讲集《国立西北农学农艺学会丛刊一》已成为我国民国时期棉业发展的重要史料。

四、支持我校棉花良种繁殖与推广

20世纪40年代,美国“4号斯字棉”以成熟早、产量高,比本地小洋花增产65.16%,比脱字棉增产36.7%的优势,适宜在关中棉区推广种植。我国从美国购回4号斯字棉的棉种,在良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冯泽芳利用特派员的身份,优先满足我校繁殖和推广需要,特拨给我校1200余斤良种,使我校在董家庄、半个城信用合作社、穆家寨稻莲合作社、徐家湾生产合作社推广“4号斯字棉”有了物质基础。1943-1946年,西北农学院在武功、泾阳、高陵等地推广此种分别为190亩、400亩、490亩和10590亩。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