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留学西农】(6)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吴双:这里充满了无限可能

黛安娜·扎纳赫梅托夫,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女孩,热情开朗,掌握四种语言——哈萨克语、英语、俄语和汉语,她不远千里来到西农校园求学,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吴双”。

初印象:多元文化融合、平易近人的西农氛围

吴双本科就读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专业为生物技术,2017年通过中哈合作项目面试后来到中国。

“在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我跟同学们就聊起过中国,我们都觉得中国的发展很快,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我对中国充满了更强烈的向往。”吴双介绍道,“哈萨克斯坦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的农业技术发展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我本身也是学习的生物技术专业,所以当时我得知我的本科学校跟中国的一所农业大学有合作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学习,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坐落在农科城的西农。”

来到中国后,吴双学习了一年的汉语。在一间小小自习室内,吴双每日刻苦练习,“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想家是不可避免的,但当时学院老师和助教都给予我很大的热情关怀,他们在教授我汉语的同时也在帮助我慢慢适应最初的留学生活。”就这样,来到中国的第二年,吴双成功通过汉语四级考试,顺利在西农校园开始攻读细胞生物学硕士专业。

当真正开始了专业学习后,吴双的内心仍旧充满了忐忑与焦虑,但很快这些紧张情绪,都在平和友善、多元文化融合的西农校园氛围里消失了踪影。

“第一次在实验室操作时,我对于一些仪器的使用不是很熟悉,我的师兄师姐们就会过来帮助我,他们一步一步地教我怎样操作,并且会用英语向我介绍设备的每一种功能,这也是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科研状态的最重要的原因。”提及实验室的科研氛围,吴双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描述着她心中对这群同学们最贴切的画像。“他们每天都会邀请我一起实验,一起学习,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大家庭的氛围,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吴双与实验室的同学交流研讨_副本.jpg
吴双与实验室的同学交流研讨

每年学校都会为留学生们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校园活动,还组织留学生走进太白山脚下横渠书院和六艺馆,多方面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吴双说:“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机会,拉近了我们和中国学生的距离,我们通过参加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难忘怀:“这里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西农学习中,吴双发现自己对汉语拥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她充分发挥语言天赋,参加着各种学生活动。“同时爱上一门语言和一个国家,真的是很美妙的体验。”吴双笑着说道。

2019年,在来到中国第三年后,吴双报名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为了一名中俄翻译志愿者。“我当时在现场担任汉语和俄语的翻译,这是我第一次用汉语做翻译,这是一种挑战,所以在上岗前我又请我的中国朋友帮我紧急培训了一下,等到正式上岗,总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了这次体验,吴双开始更多地培养自己的汉语能力,她说自己的目标是“能够用汉语做更多的事”。2021年,全球疫情爆发,吴双无奈只能留置在哈萨克斯坦的家中。三月的某一天,国际学院的老师向她打来电话,询问她是否有意愿参加一项线上支教活动,为合阳乡村小学的孩子进行英语教学授课,帮助孩子们学习英语口语。“当时在家中,我已经很久没有机会说汉语了,而这次恰好给予了我一次机会,我可以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也可以巩固我自己的汉语知识,所以我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

就这样,吴双从2021年初开始为孩子们讲授英语课程,累计教授课程30余次,她通过双语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学习着第二语言,同时也给他们介绍着哈萨克斯坦文化,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收获了孩子们大大的好评。“看着孩子们为我竖起的大拇指,我更加感谢自己认识了汉语。汉语帮助我增加了未来的更多可能,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吴双开心地说。

吴双的爱人诺兰来自北哈萨克斯坦州,2018年来到我校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如果不是在中国校园里相识相恋,我们可能很难走到一起。”2022年,吴双的女儿在首都阿斯塔纳出生。今年年初,吴双和爱人带着女儿再次回到西农继续学业。

吴双的三口之家_副本.jpg
吴双的三口之家

从2017年首次来到中国开启留学之旅,到今年夏天即将硕士毕业,吴双感慨道:“从孤身一人来到中国求学,到现在成为三口之家在这里扎根,我收获了爱情,也找到了事业方向。这里真的充满了无限可能!”

望未来:满载硕果的全新旅程

来到中国,来到西农,这一选择不仅是吴双职业发展的契机,更是她个人成长的历练。她说,“在西农学到的知识将成为我应对未来的法宝,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牢记在西农所见所闻所学,从容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将是我人生中最绚烂的一笔经历!”

求学三年,吴双围绕韧皮部装载的演化展开深入研究。韧皮部装载是指光合同化物从叶肉细胞运出至最终进入筛管的整个过程。目前已知的有250种植物的韧皮部装载类型,而吴双所做的就是预测出更多种植物的韧皮部装载类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它们,这对于丰富植物制糖运输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吴双说:“虽然我们做的只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小步,但是这样的工作却是很重要的。”

在吴双看来,中国是个兼容并蓄、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与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不仅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更幸福的生活,也给世界发展与和平带来了新的际遇。“中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伙伴,友好的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在中国工作的美好前景,所以在毕业后我选择在杨凌农科城这座美丽的地方继续我的新的旅程。

自2007年以来,我校先后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70余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宣传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亚国家优秀青年关注中国,关注西农。

“我希望能在杨凌上合组织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做中哈农业科技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吴双的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目光中透露出的是对未来的满怀期待。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