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南沟村的变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帮扶合阳县南沟村葡萄产业发展侧记

渭南市合阳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教育部指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合阳。从此,学校的师生就像走亲戚一样,接力赴合阳送科技、解难题,2019年5月合阳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学校技术支撑合阳县新池镇南沟村发展葡萄产业,从2007年开始先后经历6次大的建园,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葡萄种植户占全村的30%。

2023年初,村民秦德红、秦勃、秦艺刚、秦红康、申万仓5人种葡萄挣了50万,秦世新夫妇一亩八分地的“阳光玫瑰”挣了14万,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葡萄成了村民眼中炙手可热的“金串串”。

产业兴旺:从不会种到抢着种

秦德红是南沟村早期的葡萄种植户,2010年30岁的他打算回家创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3亩葡萄地。“当时都没见过红提,心里根本没底,刚开始种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不懂么。”

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建立,在示范站的带动下,南沟村成立了合阳县富源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2012年西农与合阳县结对帮扶以来,葡萄酒学院先后有段祺、李华、王华、房玉林、张宗勤等多位专家教授来到南沟村,进行技术培训和实地帮扶指导,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2022年陕西省葡萄产业体系在南沟村调研指导_副本.jpg2022年陕西省葡萄产业体系在南沟村调研指导

“十多年来我们村经历了6次大的建园,从2007年的80亩地,到现在的1500亩,从露天种植到智慧农业,还引进了新品种,变化太大了。”南沟村党支部书记肖万顺介绍。

秦德红的葡萄园在2012年就见到了收益,他信心倍增,2013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亩,2017年发展到20亩,2020年3人合伙又承包了50亩地,净利润120多万。

如今的秦德红已经是南沟村葡萄种植示范户,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年青人回到家乡开始种葡萄。

做为一个种植“小白”,37岁的秦高锋比秦德红当年幸运得多,他心里很有底,因为他赶上了好时候。南沟村2015年开始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快车道,在天津打工的秦高锋正是在这一年返回家乡,加入到种植葡萄的热潮中。

富源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了减轻村民创业压力推行“项目制”低息贷款,5年还清本金,收益全部归建棚人所有。秦高锋向合作社贷款18万,在学校专家教授手把手的指导下搭建了10亩冷棚,开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葡萄试验示范站专家张宗勤每年有200余天都在示范站上,他的微信好友里80%的都是农户。“我和村民的关系从不信任到信任,现在像走亲戚一样紧密,每到葡萄疏花疏果的关键时期,农户的电话就不断,我就过去手把手给教。”

2020年秦高锋挣到第一桶金11万元,2021年挣了18万元,今年正在扩建20亩智慧冷棚。“跟打工比起来,种葡萄轻松、自由、能顾上家,关键还挣得多。”他乐呵呵地说。

肖万顺介绍,通过试验示范站的示范推广和“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南沟村富源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创新性地凝练形成了“合作+”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筹措资金、统一苗木采购、统一农资服务、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管理、统一品牌仓储多渠道销售。

村上管两头,西农管技术,“六个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果农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降低了果农前期投入、产中技术问题与采后销售风险。

“2013年的时候我一个人管300亩地,年青人都打工去了,没人种么,到去年,我就剩60亩地了,都叫年青人要走咧。”肖万顺两手一摊高兴地说。

管理科学:从露天种到智慧农业

“方便得很,手机上就操作了。”秦高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搜索智慧大棚小程序,查看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富源现代农业园内的高效智慧冷棚现在成了南沟村人的“心尖尖”。

2021年,南沟村葡萄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学校支持200万资金给村里建造了这座高效节能智慧冷棚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

在试验示范站查看葡萄长势_副本.jpg在试验示范站查看葡萄长势

智慧冷棚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系统、喷灌系统、补光系统、迷雾系统、雨水节水利用系统、温控和湿控系统、自动卷膜机系统等八大系统。同时还为全园区212个冷棚安装了自动卷膜机和迷雾系统。

自动卷膜机能有效控制大棚温度,在手机上设定最低温15度,最高温25度,温度低了卷膜机就自动关上,温度高了自动打开。“以前的手动卷帘机,使用一次得20多分钟,磨得满手泡,现在在手机上就操作了,省时又省力,村民高兴得不得了。”张华海介绍,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干部,2021年来到南沟村挂职第一书记。

“最早时候打农药是手动的,背在背上,非常重,10亩地得花半天时间,后来用拖拉机,得半个小时,现在用迷雾系统10分钟就打完了,而且分子颗粒小,很精准。”肖万顺介绍说,迷雾系统解决了农户喷洒农药的大问题。

“我们村2015年以前种葡萄全是露天的,没有任何设施,果子商品率不高,现在开始推广使用智慧农业,大大提高了葡萄品质和亩产值。”张华海介绍,红提的亩产值从2013年的1万提高到现在的2.8万,阳光玫瑰的亩产值从2万提高到8万。

阳光玫瑰是近年来张宗勤和张华海大力推广的葡萄新品种。2022年,秦世新夫妇试种了一亩八分地,收益翻了一倍,尝到甜头的秦世新立马扩建了9亩园子全部用来种阳光玫瑰。

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南沟村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从原先的不到100亩迅速增加到现在的300亩。

“南沟村葡萄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不愁销路,现在关键是抓品质,好果子客商抢着要。”为了把规范化的种植技术真正地落下去,张华海在村里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由张宗勤手把手指导5户职业农民和6户示范户,这11人每人再指导10至20户村民。

“这个示范作用太明显了,现在找我种葡萄的人多得很,以前开会没人来,现在一说开会人齐齐地就来了。”张华海兴奋地说。

随后,张华海又发现每年春节期间的葡萄价格非常好,但葡萄成熟季节是10月份左右,如何延长葡萄的售货期,让价格翻倍?

他说干就干,充分利用富源现代农业园内的千吨气调冷库储藏库,推广葡萄采后新技术,把葡萄存储的时间延长到春节前后,4个月的存储费用仅每吨800元,使红提和阳光玫瑰均实现了价格翻倍。

教育提质:从村小学到国际化

“南沟村变了,大家都买房买车,村民纠纷都少了,都忙着挣钱去了。”肖万顺说。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南沟村小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9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选派两名研究生在南沟村小学支教,除了教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还承担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课程,涌现出“神仙姐姐”李珉梦、王卉等一批优秀教师。

2021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留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支教团,孔昊、山木、沙迪、杜牧同、杨坤莫、乐金6位留学生每周“线上+线下”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如今已是第三年。

巴基斯坦留学生沙迪在南沟村小学教英语_副本.jpg巴基斯坦留学生沙迪在南沟村小学教英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孔昊在南沟小学当助教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如今他已经是孩子们口中亲爱的孔老师。一下课孩子们就飞奔到他面前,和他亲切地交谈。他不仅教孩子们口语,还给孩子们介绍他的家乡巴基斯坦。

“孔昊在南沟村小学住了一个月,村民们都很喜欢这个外国大男孩,给他送葡萄,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张华海介绍,留学生支教的模式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把支教故事排成话剧于2023年3月29日在深圳进行汇演。

秦博超是三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人交流,留学生杜牧同的到来让他眼前一亮。“他特别喜欢杜牧同,下课以后跟着杜牧同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欣然说。

留学生支教的新模式目前已在坊镇中心小学和坡赵小学推广开来。不仅扩展了农村孩子们的国际视野,还让留学生对中国有了更加多元、立体的认知。

学校还在南沟村设立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站”, 开展 “喜迎二十大”等文艺晚会。博览园多次来到南沟村举办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科学普及的“文化大餐”。今年学校又划拨50万元资金用来提升南沟村小学的绿色提升和设施改造。

今年六月份,张宇和张欣然的支教生活就要画上句号,继续回到学校开启他们的研究生生涯,让张宇兴奋的是这次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考了全镇第一名。

秦高锋的两个儿子都在南沟村小学上学,大儿子四年级,小儿子一年级,他说前些年大家有钱了都把孩送到县里上小学,这几年南沟村小学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人又把孩转回来了。

如今的南沟村人人干劲十足,高大明亮的冷棚是南沟村人的希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是南沟村的未来……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