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思践悟二十大】(6)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统筹布局,突出了三者整合协同、共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动力来自人才,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又依赖于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水利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高质量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进而不断汇聚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立足水利实际需求 谋划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也为一体化推进水利行业教育、科技和人才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体化推进水利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不同学科间特别是水利、土木、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的交叉和融合: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撑。

立足世界发展格局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倡议的提出为沿线各国在水利教育、利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水利部与教育部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水利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6个国家的水利人才,纷纷来华攻读硕士学位。

基于已有的成功探素和实践,立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将水利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教育、科技和人才深度融合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中国水利力量。

坚持运用科学思维 服务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雄、创新思维、法治思推、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推动水利行业人才、科技、教育一体化发展,服务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适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谋划发展、贯彻落实。坚持运用战略思维,推动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水-能-粮”协同安全出发,从科技、教育和人才入手。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长远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安全。

坚持运用历史思维,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运用历史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在对历史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国运兴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坚持运用系统思维,让教育、科技、人才形成系统性“硬实力”。加大水利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水利人才培养体系,激发水利人才创新活力,加强水利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水利人才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全方位打造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支撑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运用创新思维,加快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充分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水利决策与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不断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坚持运用底线思维,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中,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形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聚焦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产业链激活人才链,营造有利于教育和科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大生态,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大链条有效贯通、深度融合,不断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