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案例研究真是个宝”——经济管理学院以案例研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探索

不久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主题案例立项结果,我校推荐申报的6个项目全部获批立项,其中经济管理学院霍学喜教授团队在“数字中国”主题方向申报的“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榜上有名,这已是霍学喜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获批主持的第三个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

狠抓案例研究,对于以超过2000人的数量而雄踞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第一的经管学院来说,这是他们多年来持续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探索的一个缩影。

鲜活理论藏其中

“中国农业研究的特殊性远超想象:产业指标大多借鉴国外却‘水土不服’、不少指标难以量化、农民无法估算自家成本导致数据模糊不清……传统计量方法在农业领域存在局限性,而案例研究凭借‘扎根田野、解剖麻雀’的特质,恰好能弥补定量研究方法的空缺。”霍学喜教授感叹道。

霍学喜教授与团队<span class=
霍学喜教授与团队师生在研讨案例

事实上,经管学院对案例研究的探索早有布局。2014年至2019年间,霍学喜教授的两篇案例研究——《纵向一体化及农产品质量控制:以中国苹果为案例》和《高价值农产品进口需求趋势、市场冲击与贸易政策规制研究》,通过深度剖析苹果产业发展脉络,为苹果产业发展与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经管学院深入开展案例研究筑牢了根基。

2020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开发具有“时代性、引领性、学理性”的高质量案例资源为目的开展主题案例征集,我校成功入选案例征集高校行列,经管学院第一时间选派霍学喜教授担任案例项目首席专家,开启了案例研究的新征程。历经两年精心打磨,霍学喜教授团队打造的“科教助力拔穷根,果立民富奔小康”项目,聚焦“大学推广模式”助力黄土高原精准脱贫实践,完成4篇文字案例、1个视频案例,在《农业经济问题》发表案例论文1篇。

2022年,该团队第二次获批主题案例项目——“大学依托型科技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产业兴旺”,此次他们聚焦“中国科创”主题,完成了6篇文字案例。其中,《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兴旺——缔造硬核果业的“中国芯”》案例,阐述了“瑞阳、瑞雪、瑞香红”“三瑞”苹果品种从自主培育到产业化推广的全过程,为发掘新时代下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兴旺提供了新思路、新理论与新模式。凭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该案例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为2024年度主题案例20个典型成果之一,为学院后续案例研究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后,霍学喜教授引领学院师生充分依托学科优势,紧密结合经济管理理论,深入挖掘“三农”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总结提炼出苹果产业“从技术研发、农户培训到电商助农”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专家驻点 + 农民夜校”的科技扶贫路径、“赛事经济 + 农业展会”等区域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西农的担当和智慧。

五年来,经管学院累计获批23个专业学位案例项目,有49篇案例入库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管学院副院长刘军弟对此进行了总结,他说:“学院通过不断深化案例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融合,让案例不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更成为培育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抓手。”

生动教材育新人

在“大学依托型科技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产业兴旺”主题案例项目中,经管学院的《校地搭台,企业唱戏》案例脱颖而出,学院2023级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徐嘉翊及任夏楠、陈媛媛、万君花积极参与其中。

撰写案例时,徐嘉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多次进行访谈,反复与团队成员讨论,巧妙地将所学的资源依赖理论、协同创新理论融入案例,最终团队梳理出“校政企”协同共建产学研一体化试验平台的情境及其条件和要素。“尽管聚焦知识点占用了撰写案例一半的时间,但我的理论应用、逻辑分析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徐嘉翊回顾当时的经历和收获,至今印象深刻,“尤其当收到专家给予的‘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评价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学生在案例研究中收获成长并非个例。案例成果名单中,不少案例署名后都紧跟着“(学生)”的标识,这个小小的标注,不仅是学生们积极参与实地调研、深度了解国情农情、精心打磨撰写案例的有力证明,还见证了同学们的蜕变。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起,经管学院已有100余名专硕参与案例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案例研究正不断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丹坦言,最近的实习面试中,简历上的案例成果就成为她的亮点。2021级研究生马天凭借案例《涅槃与重生:冀东水泥TC公司数智化战略转型之路》,入职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2020级研究生张洲林、陈园园以及2021级研究生毛建康,因撰写政策咨询报告时紧密依托案例研究,使报告更具实践价值与针对性,成果最终被政府采纳,顺利入职涉农企事业单位。

2021年至今,经管学院学生参与撰写的政策咨询报告共有100余篇被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采纳,这不仅为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为他们创业求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晓妮教授(右)与学生在研究案例_副本.jpg
张晓妮教授(右)与学生在研究案例

“撰写案例聚焦实际问题,案例教学则以课堂为阵地,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张晓妮教授在教学一线耕耘25年,专注于教学案例提升学习效果研究,她强调:“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应用型人才,而教学型案例正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现代管理学》的课堂上,张晓妮通过“积分制”管理案例,引导学生们围绕积分标准制定、奖惩机制设计等展开讨论,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困境,2024级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祝亚茹学会了像管理者一样思考,“现在我路过农村,都会不自觉地思考哪些管理理论可以派上用场。”

随着案例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经管学院有组织地推动案例成果应用于教学。目前,学院已有《农村金融专题》《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等34门专业学位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本土化的知识让课堂焕发新生机,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深挖宝藏筑特色

今年,经管学院MBA(工商管理)教育中心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最佳组织奖,这是该中心第三次获此殊荣。案例研究不仅在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中作用突出,还在MBA非全日制教育中开花结果,经管学院院长石宝峰教授高兴地说:“案例研究真是个宝。”

为挖掘更多鲜活案例,讲好更多“中国故事”,经管学院通过举办案例编写培训会、将案例入库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及学生综合测评考核体系、资助案例立项和成果入库等多种举措,激励师生参与案例研究,推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创新探索。

不仅如此,经管学院还积极承办学校首届研究生案例大赛,此次大赛吸引了全校 10 余个专业 140 余支团队报名参加。学院邀请了具有丰富案例撰写经验的霍学喜、刘天军、夏显力、王征兵、李桦等教授担任评委,最终孵化出《昔日的“穷窝窝”,如今的“香格里拉”》《百恒有机:“拓展上游”还是“延伸下游”》《奇迹背后:集体经济与产业转型的螺旋共进》等优秀案例。

第二年学院又连续承办学校研究生案例大赛。两次校级大赛充分结合了学校优势,集聚了导师和研究生智慧,既能直面行业企业痛点问题,又能突显理论实践融合,受到了学校领导与师生们的好评,也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虽然案例研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我们要愈发努力打造特色。”经管学院党委书记石颖贤表示,学院正在统筹谋划案例研究,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抓导师,通过评价体系改革,打破五唯束缚,提高老师对案例研究的热情;强服务,优化专硕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对案例研究的重视程度;抓实践,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通过一系列微活动,让学生主动接近、了解并掌握案例实景。

“作为我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做好学科交叉融合这篇大文章。”石宝峰说,在未来案例研究方向上,学院将“向西看向下沉”。

向西看,学院将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案例研究的小切口,挖掘案例背后的大规律,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西农智慧。向下沉,学院将紧盯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有组织调查研究为抓手,组织师生深入农村、走进农民,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寻制约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原因,打造更多更具代表性的主题案例。

以案例研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在经管学院拉开了创新的大幕。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