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情感驿站】老家的院子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爷爷去世一年多了,总想写点儿什么,却又静不下心来。最近看了三姑发过来爷爷去世前的视频,思绪不觉涌上心头。以前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感觉老家院子离我很近,每次一通电话,顺着爷爷的声音,就感觉能看见院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爷爷是家最后一个住在院子的人,爷爷去世后,感觉一下子和老家的联系切断了,院子轮廓也越来越模糊,只是偶尔做梦,又回到那个叫做乡愁的地方。


mtxx02.jpg


爷爷、爸爸还有我都出生在老家院子,我们就把它叫老院吧。现在算起老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据说是爷爷父亲建的,那时候在陕北镇上能有这样的院子一点儿也不亚于现在的大别墅。我对老院的最初印象都来自邻居奶奶们的回忆,周围邻居多数也姓赵,基本都是亲戚。我出生在老院炕上,出生时间很精确,零时十五分,当我的哭声响彻老院窑洞的时候,“一个大胖小子!”守在外面的奶奶们吆喝着便一哄而散,我和老院的交集就此开始了。

虽然老院的房子也是窑洞,但它和大家普遍认知的窑洞还是有很大区别,传统窑洞是在黄土坡上挖个深洞,离远看和整个山坡融为一体,然后加以固定,砌上门脸,标准的陕北窑洞便成型了。老家窑洞是老爷爷雇人用一块又一块大石头垒起来的,窑洞成拱形,房顶格外高,很符合陕北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

窑洞后面就是院子,院子非常大,大到小时候我都不敢一个人去厕所。奶奶爷爷在院子种满了玉米,郁郁葱葱,感觉上厕所就像穿越原始丛林一样,充满了未知。院子有个民国时候的磨盘,以前一直用来磨粮食,后来生好了,粮食不用自己磨了,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我头上有一个大包,就是当时玩的时候不小心在磨盘上撞的。


mtxx03.jpg


后来奶奶爷爷为了放东西,在窑洞后面还建了两个小库房,把很多不用的老物件都放在面。我经常去面淘“宝”,发现过一张光绪年间的桌子,爷爷嫌桌面不平整,便在上面刷了一层油漆,后来被奶奶吐槽了几十年。小时候最快的时光是在老院捉迷藏,十几个小朋友同时玩,都能找到自己独立的藏身处,有时候藏的太好,一个小时找不见人,出来后发现其他小朋友们已经回家吃饭了。

作为资深吃货,我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老院灶台。陕北灶台是烧煤的,做出来的饭格外好吃。奶奶夏天经常在老院灶台上做饭,我就会打着帮忙的幌子凑在一旁,深怕漏掉一道美食。尤其是奶奶做的小炒猪肉,更是一绝,奶奶会用铁铲不断地翻搅猪肉,满院子都弥漫着农家土猪肉的香味,光闻着这个味道就能让人胖三斤。后来在外地读书,问了很多同学“你们老家猪肉管够吃吗?”,他们往往会瞪大眼睛,感觉“管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震撼的字眼。老院还有一梨树,比我年龄都大,每年八月十五左右成熟,梨子不大,长得有点儿像苹果,奶奶叫它苹果梨,吃起来脆甜脆甜的,今天我还记着那个味道。

老院故事还有很多,感觉一下写不完,先写到这,等想起来了再写,多做几次梦,回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把乡愁续上,人总应该牵挂点儿什么。

作者简介:赵星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发:李曼萁

编辑:祝香倩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