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模范党员学习致敬,6月21日外语系师生认真研讨李保国先进事迹,并对此展开深入交流。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戴琛明谈到:“学习李保国教授,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以及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一身尘土,两脚泥巴,三个住所,四处奔波,这是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真实写照。作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他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从邢台前南峪、内丘岗底、临城绿岭、平山葫芦峪,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他所到之处,都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这就是‘农民教授’的形象。正如我校王辉教授那样,他们都是扎根土地的农民教授,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大地之上。不是农民,更似农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向李教授学习,做一名合格党员,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像李教授那样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王勇只这样说道。
入党积极分子田冉对李保国身上很多点点滴滴的细节感到由衷的敬佩:“李老师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在家的时间没有在路上的时间多,这是对工作的执着,心系农民;凌晨还在为学生们修改论文,指导的所有研究生都获得过国奖,求职时都是企业竞相争取的对象,这是师风师德的展现;李老师说自己最对不起的是妻子孩子,这是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精神的诠释。李老师为党员形象树立了一做新的丰碑,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152班范紫珺感慨道:“李保国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太行山上。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教授,他放下身份走进村子,将科学技术带给农民,并带动自己的学生们把知识带入实践,从而为农民真真切切地带来实惠,带来利益。农民不敢做的,李老师就手把手的教;农民不肯做的,李老师就向他们保证‘赔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鼓励大家去接受科技成果。李老师真正做到了把所学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当一名人民的公仆。”
141班刘聪谈到:“听了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感动之余更多是敬佩。被人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他,会花一天的时间教果农给苹果套袋,会在晚上熬夜修改学生的论文,会用三十五年的有限时光扎根太白山区;他竭尽全力帮助农民,使他们走向脱贫致富,他认真负责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人民、同事、学生为他的亲切、勤恳以及科研精神赞不绝口,这样的他却不知注意自己的身体,他的妻子哽咽着说,保国,我想你!情真意却但却唤不回那个他!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说,李保国教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像他学习,把热血洒在基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辅导员刘方表示此次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从他的同事、学生、妻子、帮扶点村支书等等不同侧面了解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李保国同志用一生的实干和奉献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为所有共产党员树立了行为典范,值得所有师生学习。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