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人世安能如意 幸甚卿可随心——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之“梦回大唐 心若初见”

报告会前演出

安意如老师

报告会现场

学子提问互动

  11月16日晚,一阵悠扬的古筝声自北绣山活动中心传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段诗歌朗诵,将同学们带回了大唐盛世。灯光亮起,文学才女、现代作家安意如终于在千名学子热烈的掌声与热情的呼喊中与学子见面。

安然随行 意如心行

  “今天见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我想到导演王家卫的一句经典台词: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安意如老师笑着说。首先安意如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古典文学鉴赏方面的心得。她认为自己能写出好的诗词赏析,是由于她5岁就开始接触唐诗,而后又在成长中不断加深对诗词的了解与领悟。“所有精神上的升华,都来自日积月累。古诗词的内涵需要一个人有很丰富的阅历、很强的领悟能力,才能体会的到。希望同学们不要操之过急。”她告诫同学们。

  对于人生之路,安意如老师说道,“我们从诗词中可以看到,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到最后都必须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过上最充实最有意义的人生。”

随遇而安 不忘初心

  当讲到学习诗词时,她表示对教育的功利性感到痛惜。“如果学习诗词还要问问有什么用,那与古代书生学习只求功名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她看来,诗词带来的并不是物质性的东西,更多给予的是精神的积淀与支持。“从诗词中你能看到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看到春夏秋冬的变换。”安老师如是说。而当今审美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缭乱于网络世界,却错过了身边的精彩。安老师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现代人的生活,还未必有古代人的充实与精彩。

  当一位同学问及中国如何能培养出卓越的诗人时,安意如老师表示,“不单单要学好古典文学,更要有兼容并包的眼光,走中西方结合的道路。怀才不遇,要么是怀的才不够,要么是怀的时机不对。真正的名家都不是为了成名而创作的。”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不问得失,不计代价。这是源于内心的冲动和勇气。

  今天的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很多同学慕名而来,还带着安意如老师的书,只为一睹偶像芳颜。食品学院的王澍宇同学就是安意如老师的忠实粉丝,她从初中就开始读安意如老师的作品。“每一次读安意如老师的文字,我会感觉世界都安静下来了。特别是她的诗词鉴赏,唤起了我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与热爱。”生命学院的张颖婕同学,则最钟情安意如笔下的美人故事。“历史上有很多人把罪过归咎于女性,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而安意如不同于世俗,她站在女性视角写女性,赋予了古代女性人格与尊严。”

编辑:王婷 1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