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暑期实践】走进大美洱海 调研生态保护

赴云南水电开发建设调研服务队洱海合影

洱海污染情况

洱海水华污染

  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水电事业发展状况,了解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贯彻“学以致用,建设三农”的三下乡精神,8月15日,水建赴云南水电建设调研服务队,来到云南省大理流域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调查此处水污染状况。

  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千米,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

  然而,在我们环洱海而行之时,也看到洱海湖面的污染物环湖而生。伴随流域内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增长,洱海水质日益下降。近年来由于得到有效治理,水体状态才趋于良好。在富营养化评价方面,洱海水体始终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磷成为洱海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洱海水质主要受区域内面源污染的影响,同时与洱海各个时期的蓄水量密切相关。洱海水质污染主要是氮,磷和有机物污染,洱海自身虽具有一定净化能力,但水质好转仍需一个很长的过程。    “洱海清,大理兴”,“留得住青山绿水,系的住乡愁”,在沿洱海调研时,我们看到洱海边不乏这样的标语。可以预见,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治理改善入湖河溪水质,科学开发利用洱海水资源等举措都将使洱海水质改善。我们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努力和投入,这样我们面对故乡的一汪绿水时,不会是疼痛,而是真实存在着的乡愁。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