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别样征途】我在延安学党史

【编者按】1月5日,校党委宣传部将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名称更换为“师生园地”,继续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延安的红,是鲜艳的,是夺目的,是永不褪色,铭刻于心的红!

怀揣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向往,3月27日,我们农学院旱农二支部的师生党员们在海江波书记的带领下,踏上了探寻延安的旅程。

自加入中国共产党,心中便一直凝聚着对延安的憧憬,那里发生的一切都恍如圣境般闪耀着万丈光芒,吸引着万千有志青年奔赴前往。读过党史,自己也曾迷惑,这是块怎样的土地,怎能能够孕育出引领中国前进的进步思想,怎能保存下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火种,怎能让习近平说出“延安是魂”的感慨之语!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随行带队的李军老师、郭勇老师在车上回忆起自己对延安最深刻的记忆。在他们看来,宝塔山犹如丰碑一样的存在,它伫立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延河水承载着万千革命烈士的豪情,滚滚东逝。车上两位老师涛涛的讲解更是激发了自己探寻延安精神的热情,我迫切想要揭开延安那神秘的面纱。


支部师生在延安枣园”走向胜利“雕塑前合影


1935年10月,中共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后到达陕北,此时队伍人数已由出发前的六万五千人锐减至三万余人,队伍元气大伤。来到这陕甘宁边区,红军队伍是要来寻求走向胜利的道路,然而此时,前方革命的道路充满艰辛,当下面临的挑战又异常严峻,如何拯救深陷战乱的穷苦百姓,拯救快要支离破碎的华夏中国是当下摆在毛泽东等人面前的实际困难。

在延安的十三年岁月里,共产党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完成了内部队伍的失误纠正,顺应历史,顺应民意,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

在枣园、杨家岭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时,我心中无限感慨,就是在这样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支部师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学习


我明白了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这里是革命力量从弱小到强大,直至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是革命队伍同人民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团结之地,是革命精神引领我们走向未来,建立美好新中国的希望之地。

从这里诞生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照耀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明灯。

参观学习结束后,郭勇老师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身处那样的时代,是否有勇气奔赴延安,奔赴抗战一线?”这令我们深思。

我想,回到过去不可能,而慷慨的表态显然没有意义。直面现在,新中国已然进入新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正迎来百年华诞,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仍然需要开拓创新,愿我们新一代的共产党人能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作者:张鹏飞,农学院2020级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寇艺凡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