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博士生李洁:我在西农这样成长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李洁在养殖场实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动物科技学院 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洁,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我校“研究生教育会议”,并作为博士生代表发言。

科研从大二开始

2014年,我成为我校创新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从大二开始,我便进入实验室学习,探究基因遗传变异,挖掘畜禽分子育种的关键候选基因。但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实验技术生疏,我屡屡碰壁,遇到过文献读不懂、载体连不上、细胞还污染等各种问题。有过焦虑到寝食难安,凌晨查阅资料、分析失败原因的经历,也曾因审稿人看似“刁钻”实则高屋建瓴的意见,陷入过补实验-修文章-再投稿的循环。


李洁在做实验


在不断焦虑与被否定的期间,我一度想要放弃。可每当想到袁隆平等院士在耄耋之年仍奔走、奋斗在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的第一线,我又劝诫自己要沉得住气。遇到问题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及时与导师沟通,并不断提升实验技能。过程虽然痛苦,但文章逐渐完善,课题不断完美,个人能力慢慢提高,都令我感到欣喜与满足。

这都鼓励了我,要勇于接受挑战,甘于吃苦,追求卓越,努力成为国家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留在西农深造

凭借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努力,毕业之际我争取到了保研推免的机会,那时,我也有过犹豫——是选择到其他高校,还是留在西农?当时,我的导师蓝贤勇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做科研,就要在合适的地方,做需要做的事,西农是一个适合静心做科研的地方”。

我国牛羊遗传资源丰富,但缺乏优良的商业化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家畜新品种”成为一代代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而我所选择的“解析肉牛生长与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方向正是适合在西农做且需要做的事。


李洁和导师参加学术会议


在西农,前有养牛学科带头人邱怀老先生,他为秦川牛培育奉献一生,后有陈宏教授、陈玉林教授等为牛羊育种耕耘数十载。因此,我毅然选择留在西农,在这教稼圣地、农耕沃土,为畜禽种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努力。

努力追求卓越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生期间,我多次前往贵州毕节、河南南阳、陕西榆林等地的养殖场进行技术服务和样品采集。

让牛羊长得壮、生得多,提升经济效益,不仅是养殖户热切盼望的事情,也是我们对严寒酷暑中、在圈舍内辛勤劳作的农户们应当给予的承诺。

在陕北地区,养羊是不少农户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一山两人一圈羊”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科研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作为涉农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应当脚踏黄土,情系“三农”,并立志奉献三农。

作为学生代表,我想向全校的硕博士研究生们发出3点倡议: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三遵守诚信,敢于担当。

让我们勇担谱写新时代强农兴农的使命;博学善思,躬行致知,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根据发言稿整理,内容有删节。)


作者:动物科技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洁

编辑:寇艺凡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