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工作实际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生命学院坚持育人根本、强化安全防范、注重教育实效,着力构建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模式。
制度化检查整改。学院成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实验安全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全覆盖、全方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和规范。在研究生层面自查的基础上,11月23日至24日,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小组对理科楼、食品楼、老昆博馆、科研主楼等四栋楼宇中分布的学院研究生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实验室安全信息牌、消防设施、用电安全和网线乱拉、楼道仪器杂物堆积、实验室安全管理日志和仪器使用登记记录、危险化学品动态台账、高压灭菌锅安全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明确标准、严格记录、整改提升。
常态化宣传教育。学院立足育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实现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学院抓紧主渠道,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邀请学校保卫处安全、消防负责人讲授专题讲座,梳理校园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安全防范要点、明确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学院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官方微信推送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专题,设计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警示、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标识提示等板块推进安全教育“进头脑”,扩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讲的覆盖面,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
多样化推进实效。11月6日至26日,学院研究生会织开展了以“光影•生命”为主题的实验室摄影大赛,引导研究生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在实验室发生的点滴,大赛收集到了来自各实验室的作品30余份,有效营造了“实验室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育人氛围,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11月12日至23日,学院组织各学科点开展了安全知识与技能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激发研究生参与的主体性。知识竞赛的三等奖团队成员、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生曲文兴谈到,“有些知识平时都忽视了,参加比赛,让我在‘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的推动下深刻记忆了非常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也将让我受益终身,我也一定会将通过比赛学到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共同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和校园环境。”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