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梳理总结“十四五”工作成效,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目标方向和思路举措,9月1日至2日,动科学院以“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以四个有组织推进畜牧学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暨2025年暑期领导班子务虚会。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曹军会领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学校2025年暑期校领导班子务虚会议精神》。院长姜雨作学院“十四五”工作总结报告,院领导分别围绕“有组织队伍建设”“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技创新”“有组织研发推广”“有组织对外合作”五大专题作汇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院参会人员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结合专题汇报深入研讨、建言献策,形成系列关键共识。
有组织人才培养:锚定需求、创新模式。在有组织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中,教务处处长戴武提出,要从三方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优化生源结构,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提升第一志愿报考率,同时紧扣宠物经济爆发性增长需求,培育特色微专业;二是扩大本科生海外访学规模,搭建国际化育人平台;三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申报高水平教改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革新,全力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同时推进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实现教学数字化升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韩娟聚焦研究生培养指出,需锚定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确保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尤其在博士生培养中,要建强导师团队,既加强年轻导师培育,也充分发挥校外导师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向高质量导师队伍转化。
有组织科技创新:聚焦战略、攻坚突破。围绕“有组织科技创新”专题,参会人员结合畜牧学科发展实际与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提升科研项目质量与数量、加强政策咨询与社会服务、强化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开展研讨,明确“十五五”科研工作核心方向,力争在畜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学院整体科研实力进入国内同类学院前列。
有组织研发推广:协同发力、服务振兴。新农院常务副院长兼科技推广处处长冯永忠以“深化有组织研发推广,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建设”为题,介绍学校有组织研发推广体系,并为学院社会服务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校地协同,明确学科服务优势潜力产业区域,精准对接地方需求;二是校企协同,加强与头部养殖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精准布局,聚焦5大重点区域,主攻高价值技术与品种转化,培育高质量科技成果,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效能。
有组织对外合作:开放包容、对标一流。国际处处长王小龙在研讨中指出,国际交流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需明确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与需求,围绕学校“十五五”规划要求,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深化实质性合作,通过联合科研、平台共建等方式提升研究水平;二是拓展全方位合作,以国际合作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是强化战略参与,积极对接上合组织等国际合作任务,同时有组织推进师生对外选派与海外人才引育,以开放胸怀推动学科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有组织队伍建设:量质并举、精准引育。人事处处长杨耀荣系统分析学校教师规模、职称年龄结构后强调,学院“十五五”队伍建设需坚持“量质提升、提质增效”原则,注重“质量、改革、精准、严格”四大导向,要将人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扩大博士后规模、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同时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为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高层次人才办副部长张瑞洁结合学校“十四五”人才工作成效,建议学院制定针对性人才队伍规划:一是精准引进,聚焦学科需求与发展定位,加大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海南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属地人才政策优势;三是创新管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才管理队伍,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会议强调,学院要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目标,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以“四个有组织”为核心抓手,推动畜牧学一流学科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动科力量。
高层次人才办、研究生院、教务处、新农院、人事处、国际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受邀参会,学院全体处级干部、教授委员会委员、系主任、教师党支部委员、教代会代表及科级干部参会。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