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2025年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感知体验中国农耕文化—杨凌行”活动顺利举办。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我校在内的留学生和带队老师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通过聆听农业历史、乡村振兴专题讲座、参观博览园和杨凌涉农龙头企业等,感知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成果,感受中国农耕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
来自语言文化学院张杰副教授为留学生带来了农耕文化专题讲座。他纵横古今,从精耕细作的农具演变讲到顺应天时的农谚智慧,从传统生态观延伸到“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哲理,为留学生们解读了中华农耕文明恒古不断的密码。来自经管学院的张蚌蚌教授做了乡村振兴专题讲座,系统解读了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让留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实施乡村振兴以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农业历史博物馆中的馆藏让留学生们大饱眼福,丰富的历史农具与详实的农业发展史料,让课堂上的知识瞬间变得鲜活立体。唐代曲辕犁与汉代耧车的实物展品,让乌干达的学生MUHANGUZI JOSHUA(中文名:约舒亚)直观感受到中国农具革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些农具不仅是工具,更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昆虫博物馆,来自巴基斯坦的RAHMAN NASIB UR(中文名:李超)惊叹于120万号昆虫标本的庞大收藏,“每一只蝴蝶的翅膀都像一幅微缩的中国画,原来昆虫世界也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美学”。
下午的企业参访行程中,留学生们先后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和陕西果业科技集团。在智慧农业示范园,数字种苗工厂的智能管控体系令众人驻足,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LED补光灯模拟作物最佳生长光谱,5G技术实现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自动化。“这就像给农田安装了大脑,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农业变得更高效、更可持续”,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BORIYEVA GULALEK(中文名:古拉丽)感叹道。在青皮她园,负责人展示了北方火龙果种植的“杨凌密码”,智能温控大棚、雾化灌溉系统与电商直播销售模式的结合,让这里的火龙果种苗远销国内外。“我们不仅卖果实,更输出技术与理念”。在陕西果业科技集团,则全景式展现了从品种研发、标准化种植到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与友谊的播种,精心编织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成就的双重脉络。留学生们不仅触摸到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古老根基,更见证了这片土地如何以创新拥抱未来。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HALMAMATOV TIMUR(中文名:白龙)兴奋地表示:“今天的旅程太震撼了!从古老的耕作工具到会‘思考’的智慧农场,我真正理解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土地的敬畏和珍视,让我从心底里敬佩”。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