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师生文苑 - 在线投稿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沉思

210.27.92.97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沉思 建设新农村,一个刚刚热起来的新词,也是从去年2月21日的中央“一号文件”到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人们共同关注的谈论话题。顷刻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社热潮席卷全国各地,全国各高校及各领导机关的专家、学者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会、座谈会接连不断,都在探讨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理论;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许多现实存在而且不能回避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首先,如何解决农村现在的“空心化”现象。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是这一伟大工程的主体;而当青年农民纷纷到城市寻找出路,农村仅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出现事实上的空心化时,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何在?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建设新农村?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青壮年农民都“孔雀东南飞”到沿海地区、大城市打工去了,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农村,连像样的劳动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了,谁来建设都成问题,新农村又从何谈起? 农村“空心化”现象提醒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全面的认识,在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让更多外出的农民“归巢”,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其次,如何才能保证建设新农村的专项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不被浪费,让8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呢?还记得在上次县长论坛会上,一位来自农村的研究生曾对钱书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搞得热火朝天,各层领导都非常的积极,他们看中的是不是这项工程确实有利可图?中央拨下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3000多亿‘三农’专款,最后到农民手里能剩多少?这位研究生虽然语言有些过激,但反映的问题却非常现实。 在有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中就涌现了一些忽悠精英,他们深得忽悠精髓,简直可以说技术高超,他们能够把法律的一些条款忽悠掉, 把一些人的权利忽悠没了。对于“上面”拨下来的那点钱被“忽悠”掉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说,这款要想“拨”到你想拨的地方,拨到你想给的人手里,恐怕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对于“上面”拨下来的专款经过各道 “关卡”,最后等到用它们来为人民做实事时,已所剩无几了。 广大的农民群众是朴实的、善良的,他们对国家从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公仆”不再欺骗他们,能够时时刻刻维护他们的利益,能够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仅此而已。而太多的过往教训已伤透了农民的心,使农民群众心存疑虑。那么,怎样才能让农民群众吃颗“定心丸”,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呢?这就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并能真实地在农民群众中贯彻国家政策的领导者,以及健全的社会监督体制。同样,这也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所要建设的重点。 最后,新农村建设并非“新村建设”。许多人一提到建设新农村,第一个反映就是钱,认为只要有了钱,农民把房子修好,把路修通,农村变漂亮了,就是新农村。应该承认,硬件建设是新农村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非常重要,但决不是充要条件。政府只有资金的投入,只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突出一个“新”字。“乡村文明、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农村的未来蓝图。它熔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素质、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于一炉的;它并不是简单某一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而是农村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建立起真正的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大力度地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有关专业技术知识,使他们成为一支庞大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队伍。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有力量主动地来建设自己未来美好的家园;也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这项伟大而又极其艰巨的任务才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中华民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第一项伟大而又极其艰巨的任务;它更是关系祖国未来前途命运以及8亿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宏伟工程。它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为之付出不懈的奋斗。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我们一定要以“一切为了农民、为了一切农民、为了农民一切”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使建设的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家园。(方怀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