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创造明天的美好
124.114.153.226
来源: 资环学院
作者: 占敏
发布日期: 2008-12-02
浏览次数:
用双手创造明天的美好
——团分校实践论文
前言:2008年11月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积极进行了团员干部下乡实践活动。我作为共青团的一员,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活动。实践时间虽然不到三个小时,但我们却获得了太多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体会了不少的感动和震撼。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仿佛如书中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农村的发展建设途上探索着……
一、 背景材料
在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我国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也在飞速进步,涌出了一批像袁隆平一样的人才。这十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实力日益增强,与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相持平,如杨凌农业示范区一年一度的“农高会”就是中国农业与世界的科技接轨的源头。然而,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的农民还是富裕不起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在外地打工?为什么老百姓仍然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高会”难道只用来“摆设”?就其主要原因是科研与技术的推广有所脱节。并不是老百姓不知道科技能致富,不相信科技,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用科技致富。对于科学,大部分农民处于向往而却找不到方向的盲目状态。怎样能使科学传播得更快,更容易被农民们接受?这才是解决帮农民们科技致富的秘诀。
二、 调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在杨凌示范区周边的一部分农村地区如穆家寨、陈小寨、淡家堡、西桥等地进行采访调查。通过和当地的村民们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科技致富的看法态度,总结出他们的不足弊处,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话题一:“票价20元,太贵了,去不起……”据一村民透露对“农高会”的评价。
在访谈时,我们小组对几户村民都问了同一个问题:“最近杨凌正在开‘农高会’,您去了不?”然而,结果很让我失望,“‘农高会’票价20元,太贵了,买不起票”几乎成了村民们给我们的唯一答案。当提及科技致富时,村民们都说‘农高会’好是好,就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科技致富的概念虽被广大村民了解,但村民们往往因心疼20元钱而不去与科技打交道。当然,致富也与其挥手告别。虽然农民正逐步着手购买新品种的种子、农药等科技产品,但还是不少人并非因此而致富,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方式不对,农民们不敢投资,对科学相信度不纯。
“农高会”本来开展的目的就是用来推销农业中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而却因票价问题造成连锁反应,实为不该,但愿政府部门能出资解决矛盾。然而,区区的20元,难道能抵得上科技的力量吗?我想,绝对不可能,科技的回报是无穷的。
通过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 村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据了解,一个村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其他村民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这说明很多的村民们没有机会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为此,我想,如果我们能请一些专业人才去村里开展一些讲座的话,村民们一定会努力用心学习,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2、 谁敢来为农民“尝百草”?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较慢还受着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制约着,那就是农民们承担不起尝试失败的后果。据村民透露,有一农民由于尝试新农药,结果野草是除去了,但庄稼也被弄死了,他的劳动成果不翼而飞。这样的实例不在少数,这些都导致了农民们对新技术、新产品产生了质疑。
农民种地本来就赚得很少,有了损失谁来为其“买单”?
3、 政府部门措施失当,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在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过程里,当地政府部门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许多报道里,我们可以经常可以看见诸如某某村的村长引进新技术带领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例子。然而,不负责任的领导者却是让村民们更加雪上加霜,对一个工程虎头蛇尾,开始时热火朝天,快结束时不闻不问,半途而废,导致村民们把大把的钱投了进去,却没有任何收益。就这样,怎么让农民们敢尝试新的东西?
话题二:征收土地——好一把双刃剑!
十七届三中全会才开展不久,不少地方政府就实行了“征收土地”的国策。可土地收走了,老百姓们该干什么呀?靠坐吃山空?年轻人出去打工,可留下的全是老人和小孩呀?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虽然国家给予的补贴勉强可以供老百姓养活自己。然而,那这些农民该做什么呢?中国是农业大国,是广大农民们的辛辛苦苦支撑起来的。可现在没有土地,年轻人会出去打工,闯闯事业,也许有些收入。但留下来的却是羸弱的老人和一个个天真无邪的留守儿童呀?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但现在由谁来培养他们?老人的时代已经过去,难道还要孩子们继续适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据访谈了解,部分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政策有点不满意,有的人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试问:这一问题任何解决?
四、 解决方法
针对话题一:
一、完善推广科学技术体制
1、提供专业人才下乡开展讲座的机会
农民们需要科学与知识,我们就应该下乡去带给他们。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示:不要让科学与实践脱节。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和各地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科学技术的讲座的举行。
2、加强培养村干部的素质
村干部决定着一个农村的发展方向,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有利于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添砖筑瓦,为科技推广提高了良好的枢纽。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学校,让一批批的村官学到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回去带领着乡民们致富奔小康。
3、设立一种新型的保障制度
我们推行新技术的同时,不妨建立一种保障机制。即农民如果用推荐的技术和产品出现了问题,由推行方负责,农民们不承担任何损失。这样,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会敢于去尝试,去应用新技术。
二、改善高科技产品展览入场费及相关事宜
1、合理地放宽对广大农民们的收费
农民们渴望科学技术与知识,但往往由于通往知识大门的门票太高而难以进入,这也往往成了有缘无分了。但愿政府能够出资帮助更多的农民走进科学知识的海洋,减少这些“入场券”的价格。
2、派遣专业人士做导游
实际上,往往大多数有能力进入“农高会”参观的人常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去看,怎么去吸收知识而无功折返。因而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研究生去做导游,给农民们的学习提供便捷。
综上所述,农业的推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小的细节做起,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完善它的制度。
针对话题二:
1、合理地向政府反映土地规划问题
土地没有了,农民们的唯一活路断了。但农民可以向政府提出合理建议,如要求政府给农民们规划出一块试验田,农民们综合所学知识努力在这一块土地上创造无尽的财富。这样,科技发达了,农民们也就富裕了。
2、不要忽视对下一代的培养问题
年轻人本来就应该在外地闯一闯,对这我并不反对。然而,去闯的前提是处理好对自己下一代的培养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一脚踢给自己的父母。毕竟,孩子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是两个时代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代沟问题。而且,离开了父母的孩子由于缺少与同龄人同样的父爱、母爱,很容易产生孤僻的心理和性格。这样的孩子,怎么能适应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怎么能融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更不要说为人民服务了?
因而,青年人在想去外面创事业的同时,请事先想好自己的下一代问题,只有这个大问题圆满解决了,你才能放开手脚闯一闯!
总之,土地虽然被征收了,但农民们并非没有了任何出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愿农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以后的人生之路!
五、调查结束后的感悟
三十年的土地情
三十年前,中国。一大群中国农民正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困窘难受。
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虽然很勤劳,但公社每月只发放一些可填饱肚子的口粮。生活一点生气都没有。
那一天,那一刻,一切彻底改变了!国家刚开完十一届三中全会,新的土地政策颁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英明的国策!
一年后,生活变了,田野里弥漫着稻谷的芳香,果园里飘散着成熟果实的诱香,到处一片生气,一片丰收。那场面,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地还是地,但主人似乎换位;人还是人,但似乎换新!
又过了几年,国家又颁布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策。主张改革开放,向境外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让农民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机器和生产技术。
果然,又是一片大好丰收!农民们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土地上“蹦”出两倍的“黄金”——粮食。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似乎离小康社会近了。
同时,一个农民,他挑战了极限,他用中国极少的土地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民,他就是袁隆平,一个看似平凡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中国农民。杂交水稻成了他的专利,他也被冠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从此,农民们的粮食产量再次大幅度增加。
三十年后,任是中国。沧海桑田,农民们似乎与任与土地有着血脉相连的“脐带”。
然而,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又是国策!国家又出新政策了!“征收土地”,让人陌生,但政策很快就实行了。大批的土地被政府用高额保障征收了,那根“脐带”断了!
没了土地,农民怎么办!不!那根“脐带”断了,说明农民新生了!
对!农民不就是没了土地嘛!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之时,农民也应该赶潮流呀?
可以养殖,可以植树造林,可以学习新型的农业知识,用它们来为以后的人生开拓新路嘛?
相信:三十年的磨砺,会有更多的袁隆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