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留学归来话感受

留学归来话感受:从美国进修归来

  编者按 2004年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500余名师生纷纷踏出国门,在国外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留学深造,截止目前,200余名师生已结束学业归来。他们是怎样在海外学习生活的?数百个日日夜夜他们又收获了什么?他们的留学感悟能对即将跨出国门或有志出国的师生提供怎样的借鉴?请关注专栏《留学归来话感受》。

从美国进修归来

生命学院赵惠贤 农学院胡胜武

  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们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农部农业研究中心研修,分别从事小麦抗虫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SNP标记开发和不同抗铝性小麦品种的SSR标记多态性研究。这次进修,使我们在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学术收获


  ●通过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发现,世界小麦抗铝材料初步分为3个来源:巴西、美国和中国,对小麦抗铝育种和抗铝机制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SNP标记开发。通过芯片杂交,初步确定400多个杂交探针存在SNP标记;设计了400多个PCR引物,大约有200多个引物获得了扩增产物,对200多个PCR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有大约1/3产物存在SNP标记。

  ●利用SSR和STS分子标记进行小麦抗虫基因H22(Hessian fly resistance gene H22 )遗传作图研究。通过研究鉴定出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STS标记,为小麦抗虫基因H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参加了2006年4月9-12日在Purdue University 召开的“17th 植物抗虫研讨会”并在大会作了报告;参加了基因表达研究中心举办的2个功能基因组学高新技术培训班: “Spotted Microarray Workshop” 和“Real Time –PCR Workshop”。

  ●参与了通过Gene Knockdown 技术——植物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验证小麦Hessian fly抗性基因H9和H13的功能的研究;与在美留学的指导老师Dr. M._S. Chen及Gene Facility Center 在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坚持去旁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物化学》课程,借此机会了解了美国该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出国感悟

  明确立志

  出国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个出国留学人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查阅国内外文献,弄清本领域国际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出国前,我的研究课题是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油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而我联系的美国单位合作导师正好想让我从事基于基因芯片的SNP标记开发。所以,通过和合作导师沟通,很快就将研究课题定了下来,这为最后达到预期结果,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充分准备

  在联系留学单位前,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外有哪些研究单位正在开展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工作,以便选择一个比较合适对口的留学单位。一旦确定好留学单位和指导老师,则要尽量多地了解合作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以便考虑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我校已出国校友、对方单位网站等渠道获得。

  抓紧研究

  到了国外,就要向指导老师说明自己的留学的目的和研究设想,充分利用国外所在实验室的条件,尽早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出国人员大多都能做到做好这点。这方面,我们体会较深的是,一定要仔细观察试验的每一个细节,最终决定一个实验是否有所发现,往往在于人们容易忽视的那些细节上。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