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我从安徽农业大学考取西北农学院农经系黄升泉老师经济数量分析研究方向硕士生,西农的三年学习,让我受益终生。
黄升泉工作照
从入学开始,黄老师就要求我养成独立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最初要求我每45天写一篇文章。记得当时写的第一篇文章是结合课程学习,提出对某权威理论的质疑。其中的观点从今天来看可能很不成熟,但黄老师对这种思考精神赞赏有加。当时写文章没有电脑,都是手写。黄老师在上面认真修改,并反复提醒我们注意段落之间字数的大致平衡。“有鉴于此”,是黄老师喜欢用的词,至今我写文章时也经常使用。
针对当时热门的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结合自学的层次分析法和正在学习的模糊数学方法,我撰写了探讨农业经营规模评价方法的文章。在黄老师家里,他对我的文章高度肯定,并细加指点,提醒我今后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又支持我通过投稿入选方式参加在山东牟平召开的中国农经学会土地经济分会研讨会。后来,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被会议纪要大段采纳,并在《农业技术经济》发表。对当时还是硕士生的我来说,非常难得。
黄老师的肯定和指点,让我建立并增强了做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为我今后的职业选择打下了扎实基础。至今,我还是将做研究、写文章作为习惯,尽管早已评上二级研究员,但每年仍发表文章20余篇,在同行研究者中也算比较高产。有个名校名教授把黄老师鼓励督促我写作的经历作为案例,要求博士生、硕士生勤思考、多动笔。
在西北农学院师从老师学习三年,黄老师、师母及家人对我们关怀备至,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人的青年学生感到格外温暖。刚入学那次到黄老师家中,他让我们品尝朋友从甘肃寄来的水果,那种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品尝葡萄酒是在黄老师家中。有时老师家里做了好吃的,就让我们去吃饭,那时我们往往空着两手就去了。黄老师在四医大住院期间,还想着给我介绍对象。那时的师生情啊,真是难忘。
当时,黄老师和师母对我们信任有加。有一次他让我拿着他家存折帮他到学校门口的银行取钱。这种信任,对当时的我们非常珍贵。毕业离校前,黄老师专门做了一首英文诗鼓励我,并给我送了一大袋瓜子,让我在去单位报到的火车上吃……这种浓郁的师生情,只说感谢远远不够。
有缘作为黄老师的研究生,真是此生之大幸。1990年,黄老师和师母到安徽看望师母中学的好同学,并顺道到安徽农大讲学。当时,我所在的安徽省社科院要把刚报到的这批学生派到乡里锻炼,我告诉了黄老师和师母,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到乡里去的时间推迟了。黄老师写信到乡里告诉我到安徽,但信我没有收到。在事前不知道黄老师到安徽的情况下,黄老师和师母刚到安徽农业大学门口下车,我就骑车到达,好像心灵感应似的,这样的缘分时常让我惊叹。在合肥几天,我全程陪同他们,但我要请他们吃饭,他们坚决不同意,说我刚刚毕业,不要我花钱。这种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情谊,让我感动。
姜长云,1989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经系,现为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