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1235”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障高质量发展需求

(全国高校思政网 2024-01-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稳步增长,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研究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实践“1235”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围绕“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整合利用学生、师、辅员、家长和心理专职教师五种资源,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情感、家庭和个人发展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菜单式供给、自主性选择的方式,为研究生和师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个理念: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学校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将研究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成立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在综合素质教育学院设立“心理教育教研室”,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领小组下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组,统筹规划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党委研部严格对照《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作措施》等文件要求,构建并完善“学校—学院—团队(班级)—心理联络员—学生”五级心理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大心理育人”作格局,守好生命健康底线,保障高质量发展需求。

“2”条主线:教育为主,服务支撑。在心理育人实践中,围绕“教育与服务”两条主线开展作。面向研究生师,一体化推进“学”培训,通过系列首岗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作培训等,拓展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育引能力;举办“邰城精英”师沙龙,围绕研究生心理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研判、交流探讨。面向研究生辅员,定期开展研究生辅员实务交流作坊,邀请中南大学唐海波教授、厦门大学徐岚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针对我校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题提供新思路、新做法。面向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疏及咨询服务,增进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引广大学生自我关注、自我提升。大力开展学趣味运动会、学心理团建、“一院一品”特色品牌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学共同体建设,塑造师生“阳光心态”。

“3”大群体:全面关注,精准施策。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将情感困惑、家庭困扰、个人发展困顿的“三大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积极落实辅员谈心谈话制度,大力开展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作,对可能有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的研究生建立“面对面”逐一评估会诊机制并落实“五个一”帮扶,即一名学生、一名老师、一名领、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确保及时、动态干预。构建“心理联络员选配在连上”机制,每年按照“1:30”选聘研究生心理联络员,确保“最小单元”有人关注心理健康作,及时发现、报告相关问题,做到第一时间介入。每年开展“心灵之约”“阳光护航”“伴你成长”“心语心愿相知相携”和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紧贴学生需求,解决情感困惑、家庭困扰、个人发展困顿等问题。在开题论证、春招秋招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全体研究生提供心理微电影、心理漫画等特色心理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增强“内动力”。

“5”种资源:丰富主体,形成合力。整合师、辅员、专任教师、家长、心理联络员五种资源,推动全员参与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一是严格落实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要求,鼓励师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帮助心理困扰学生理清问题根源,对接帮扶资源,发挥好师帮助作用。二是辅员对心理困扰和危机研究生重点关注,建立“一生一档”,及时研判学生心理动态并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发挥好辅员辅助作用。三是完善学院心理专干队伍建设,针对研究生群体需求,专职心理教师和社团指教师主动走进课题组为研究生提供疏咨询和团体辅,发挥好专职教师援助作用。四是鼓励家长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如实报告情况,持续关爱学生,发挥好家长协助作用。五是开展朋心理互助技能提升训练营,对研究生朋心理联络员开展系统化培训,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助—互助—自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氛围,实现好学生自助和互助作用。通过有效整合利用“五种资源”发挥好“五助作用”,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形成心理育人合力。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1235”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其高校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sxjy/240115/1688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