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从“上海精神”到《天津宣言》——务实合作助推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02 )

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以下简称《天津宣言》),为区域合作注入强劲新动能。各成员国秉持“上海精神”,持续推进农业、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合作,携手助力区域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为能源合作擘画蓝图

在马尔代夫杜拉库努、巴拉等14座居民岛,微电网正持续稳定地输送着清洁电力。这里的人们不再为频繁断电而担忧,也不再因高昂电费而困扰。这一转变,源自中马两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

2018年,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一欣将团队自主研发的“光柴储独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部署至马尔代夫。

依托相关优势,中国在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了多项可推广、高效益的标志性绿色工程。截至2024年底,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3.1亿千瓦,是成立之初的14.5倍。

本次峰会为能源合作发展擘画新路径。《天津宣言》中,成员国强调,“在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的形势下,加强能源安全、能源基础设施保护等领域合作,推动投资合作和能源公平转型的重要性,以实现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

书写农业合作“中国路径”

初秋的哈萨克斯坦北部平原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团队选育的“西农10号”小麦,成为一道亮眼的“中国科技符号”。

“咱们的种子不仅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深受市场欢迎。”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总经理方龙飞说。2017年,张正茂带领团队远赴哈萨克斯坦,推动建立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他们不仅引进先进技术,还构建了“政府+银行+企业+高校+农场主”多方联动的订单农业模式,破解了当地农民的技术与销售难题。

这一过程中,上合组织发挥了桥梁作用。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陕西杨凌正式落地。6年来,该基地依托境外1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累计派出专家190余人次,开展作物品种比较与农业技术示范。

陕西省副省长武文罡透露,多项来自中国的农业先进技术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成功推广应用。

此次《天津宣言》也强调,“成员国将继续加强农业、粮食安全合作,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包括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

共筑技能合作新桥梁

7月,在天津职业大学搭建的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跨国课堂”内,15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正全神贯注地聆听人工智能课程。鲁班工坊正是上合组织国家深化教育合作、共育数字智能人才的真实写照。《天津宣言》中,成员国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合作,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支持上合组织大学有效运作,加大数字技能培训投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合作。”

目前,天津职业大学正积极推进哈萨克斯坦第二家鲁班工坊的建设工作,新工坊将聚焦人工智能。“哈萨克斯坦对人工智能技术需求迫切。”天津职业大学教师李国辉介绍,“我们培训的15名教师将成为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

此外,《天津宣言》显示,会议还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声明》。成员国强调,根据联合国大会“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各国都享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

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从天津再出发,开启充满希望的新航程。

原文链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7/393728.html?isShare=true&xyt=1756772470247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