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2025-09-26 )
9月24日,首届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哈萨克斯坦国家农业科研教育中心主任纳西尔哈诺娃•巴库特,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阿比谢娃·罗扎等哈方嘉宾,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王海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等及导师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毕业典礼是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项目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境外办学的首次探索,于2023年5月16日正式启动,校长吴普特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董事会主席、校长季列乌奥夫・加纳特・马拉多维奇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该项目被纳入中国-中亚五国峰会成果之一,受到中哈两国的高度重视。
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丹娜回顾求学岁月时表示,作为首届毕业生,同学们深知肩负的特殊使命,自己既是中哈文化使者,未来无论身在何处,都将持续传递友谊、促进交流,为食品安全事业贡献力量。导师代表、食品学院教授江昊寄语同学们,要保持终身学习态度,永葆对专业的热爱,坚守跨文化交流初心,做好丝路友谊传播者。食品学院院长吕欣教授则希望同学们成为知识的践行者、友谊的传递者、合作的推动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纳西尔哈诺娃•巴库特和阿比谢娃·罗扎在讲话中表示,首届双学位项目研究生顺利毕业标志着两校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空间,成为中哈两国友谊的最好见证,相信这是未来更多合作的起点。
王海波在讲话中嘱托毕业生要做中哈教育合作的传承者、中哈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哈人文交流的践行者。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哈教育合作项目,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吴普特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学生的导师们致以感谢。他回顾了项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做专业领域的深耕者,聚焦食品科学与工程前沿方向,以科技力量助力两国食品产业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二是做跨文化交流的使者,让中哈友好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做两国合作的推动者,以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农业领域落地生根。
拨穗正冠与证书授予仪式上,吴普特为四位硕士毕业生拨穗,两校代表分别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据悉,9月8日,该校食品学院举办首届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留学生学位答辩会,对4名留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严格评审,最终4名留学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完整的研究体系及清晰的汇报表现,顺利通过答辩。目前,通过该项目来华培养的学生共计7名。
谈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毕业生们感慨颇深。阿雅表示,初到中国时,她在学习、生活沟通上存在困难,也难以适应饮食,但随着时间推移,已爱上中国的饺子、烧烤和茶饮料,其中茉莉花茶更是成为她的最爱。阿迪娜称,在中国一年半的学习时光是自己永远珍视的宝贵经历,这段旅程充满学术探索、文化融合与自我成长,不仅让她拓宽了专业视野,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作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亲历者,卡梅拉强调,拥有两校学历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为她拓宽了人生道路。
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中哈两国在教育领域深入合作的典范。该项目采用两年制培养模式,学生在两方注册,在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完成培养方案的第一学期课程学习,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第二、三、四学期的课程与论文,最终获得两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继续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中哈两国教育模式的融合与创新,致力于培养出更多融通中哈教育精髓、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哈友谊的常青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32936408368700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