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主编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这套丛书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赵凯、李桦、汪红梅、陈伟等教授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多维度的系统分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西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农林高校的学科优势,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以“真调查、真思考、真收获”为实践准则,连续四年组织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他们期望在广阔的农村实践中锻炼成长、学有所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西农担当。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的研究成果,这套丛书以“问题导向—理论建构—对策设计”为主线逻辑,全面且系统地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这四大核心领域。全套书采用“统一研究框架 + 分册专题突破”的编写模式,既保持了对流域整体性的系统考量,又针对不同省份的差异提出了精准对策,为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
《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由赵凯教授团队主编,该书结合黄河流域9个省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模型。研究指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异,但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报告还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及提升策略》由李桦教授团队主编,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脉络,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评估了2001—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时空演变格局与趋势。研究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议。
《黄河流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汪红梅教授团队主编,深入探究了黄河流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研究从乡村产业结构、产业分布、产业政策等方面展现了黄河流域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了乡村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实现策略》由陈伟教授团队主编,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城乡关系演化历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现状与主要问题。研究从产业结构、政府财政支持、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区位特征等方面识别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该丛书的出版不仅是我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学术成果,也为后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多学科视角与实地调研数据,各分册内容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形成了对黄河流域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全方位剖析。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相关部门更精准地制定政策,推动黄河流域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同时也为农林高校如何立足学科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有益范例。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