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2025赛事榜】(17)我校学子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我校在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

9月24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黑龙江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研究生取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同时,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史承勇老师和唐英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由我校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史承勇老师和唐英老师指导,研究生阎鹏跃的作品《市井共振·烟火共联》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由杨祖山老师指导的研究生贾梦团队作品《“三元“共生—乡村振兴战略下铜川市玉门村生产性景观设计》、孙静老师和李志国老师指导的研究生牛梦轩团队作品《茗商盛世图—基于“景观基因”理念下的营梁村文旅提升设计》,荣获国家级二等奖;由冯静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刘怡霖团队作品《箐田栖忆—基于集体记忆研究的箐口村传统聚落共生设计》、王开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冯潇潇团队作品《渐序叠境·智愈共生》、曹宁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李晨洋团队作品《0°更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我校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紧密依托各学院的学科特色与资源优势,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通过专项立项支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多层次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支持。

据悉,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性创新设计竞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通过全面呈现、传播“美丽中国”新时代风貌,提高研究生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社会担当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积极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30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39所高校积极参与,共报名8145支团队,提交有效作品7339件。(研究生院 园林学院 解素艳 李志国)

2.jpg

我校在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9月21日,“中石协·北石机械·宝石管业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昆明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我校研究生凭借优异表现,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决赛现场,经过海报路演与现场答辩的激烈角逐,由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陈鹤予老师和杨选民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来润莹团队作品《面向废弃生物质循环处理的高效厌氧反应器设计与应用》荣获国家级二等奖;谢腾老师和陈鹤予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徐源团队作品《立式生物质热解炭气联产智能监测平台》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我校研究生在能源装备创新设计领域的扎实的科研功底与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充分反映了学校在深化产学研融合、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成效。接下来,学校将持续营造研究生创新实践氛围,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旨在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本届大赛共有3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2435支队伍成功提交作品参赛,经过网络初评和专家委员会评审,745支队伍晋级决赛。(研究生院 机电学院 解素艳 杨选民)

1.jpg

我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

9月21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海南三亚落幕。我校资源环境学院于英翠、王卓老师指导的参赛队伍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

本届大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知名企业联合主办,以“智汇未来之城:AI赋能市政环境绿色革新”为主题,围绕国家“双碳”战略,聚焦智慧水务前沿,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市政环境深度融合。竞赛分为地区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地区选拔赛包括水中氨氮测定(化验赛)以及智能水厂运行控制和工业级污水处理(虚拟仿真赛),全国总决赛任务则是设计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0所院校、2511名学生参赛。经过地区选拔赛的激烈角逐和大赛组委会与评委专家的综合评审,最终有5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我校5支队伍参赛,1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

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长期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彰显。一直以来,我校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竞赛,从多维度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与大赛,学生们得以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校师生不懈努力的充分认可,更是激励我们在环境科技创新征程上砥砺奋进的强劲动力。站在“双碳”目标的新起点,我校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强劲引擎,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将推动市政环境领域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教务处 资环学院 李春艳 王卓)

合照_副本.jpg

我校学子在挑战杯揭榜挂帅项目中荣获特等奖

9月26日至28日,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种业科技创新领域”终审,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研学谷落幕。我校两支队伍晋级“白茶萎凋智能决策”赛道终审,其中由机电学院刘利老师指导,闻福祥、翟亮、白伊利奇3位学生组成的“智析青萎”团队,凭借“基于TensorFlow的白茶萎凋模型构建”的解决方案,荣获大赛特等奖。

微信图片_20250930165508_副本.jpg

2025“揭榜挂帅”擂台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种业科技等前沿领域,共发布榜题122个,并在8个产业集聚城市设立分领域主擂台,在榜题数量、赛事规模与奖励力度上均创历届新高。本届“种业科技创新领域”主擂台城市海南省三亚市,发布了“白茶萎凋智能决策”、“榴莲种苗繁育”、“石斑鱼基因编辑”等9大种业科技榜题,本次竞赛面向高校学生和青年科技人才分设两个赛道,全国共征集316个团队,最后有71个团队进入擂台赛终审。终审采用线下集中答辩的形式,评审组从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考评。

白茶萎凋过程的品质控制主要受鲜叶特性、环境波动及工艺操作等多因素非线性耦合的影响,这一耦合机制直接决定白茶的品质等级,进而影响茶农的经济收益。为解决传统萎凋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数据融合不足、萎凋时长预测不准以及模型泛化能力弱等实用化瓶颈,“智析青萎”团队基于TensorFlow框架,针对性提出了融合多模态感知、LSTM-Transformer混合时序建模与联邦学习协同训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萎凋进程的精准预测,并显著增强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适应能力。(机电学院 团委 教务处 史颖刚 赵笑 李春艳

微信图片_20250930165504_副本.jpg
参赛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