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6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山仑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兰州大学郑晓静院士、我校邵明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我校校长吴普特教授、水保全重室主任李新荣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元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董治宝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蔡崇法教授、兰州大学黄宁教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郑春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教授、我校冯浩研究员、我校邓蕾研究员13位委员和3位战略咨询专家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黄思光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校长房玉林主持开幕式。
会议宣布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组成,校党委书记黄思光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战略咨询委员颁发了聘书。实验室主任李新荣代表水保全重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署合作意向书,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与环境工程院签订合作协议,实验室和学院与参会企事业单位就产学研合作开展深入交流。
黄思光代表学校对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院士、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学院和实验室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黄思光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和保障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恳请各位院士、专家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切实增强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战略科技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验室主任李新荣研究员围绕实验室发展历程、重组后的建设进展、近期工作及未来发展规划,作了工作报告。刘宝元教授、方怒放研究员、张超研究员分别以“中国土壤侵蚀监测评价与调控”“黄土高原流域侵蚀产沙机制与淤地坝碳汇”“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维持机制及功能提升技术”为题,作了科研进展报告。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的25个创新团队围绕各团队基本情况、主要成就、未来规划等方面作了团队建设汇报。
与会委员一致表示,水保全重室重组以来,紧密围绕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土地荒漠化过程与生态修复、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四个方向,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建议实验室进一步系统集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旱区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理论与技术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紧扣实验室核心方向,持续强化创新团队建设与领军人才培育,提升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竞争力;深化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上游管理局、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中国水科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中能建西北院生态环保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与环境工程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咨询集团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我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草业与草原学院、林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新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实验室教职工代表参加会议。
编辑:张佳奎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