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学生各个阶段能力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食品学院着力构建“引导—定位—强化—输送”递进式育人链条,将生涯规划贯穿全程。
找准关键节点,强化专业认知,搭好生涯规划“引导链”。针对大一年级,学院连续十一年选拔优秀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组建宣讲团逐班开展专业思想再教育暨学习经验交流会,从保研专项、基层就业、出国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各类困惑进行答疑,点对点解决问题,以“传帮带”的形式推动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生涯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全体新生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索和职业世界探索,进行初步的生涯设计,为做好生涯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专业队伍,遵循教育规律,把准生涯规划“定位链”。在正确的专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大二年级依托学校就业工作平台、就业实训室等专业队伍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职业测评,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就业、升学意向各异现象,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和学历层次等,描绘学生职业画像。通过多形式举办行业分析、政策解读、校企交流等活动从企业家的成功案例分析到选择企业的切入点罗列,从专业发展前景展望到企业应聘要求细则,一点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危机意识和奋斗源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就业信息的获取方法,了解各类就业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搜集和处理就业信息,持续关注个人目标行业、职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信息,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和职业目标。
聚焦学生需求,优化内容供给,塑造生涯规划“强化”链。大三年级,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区分考研、就业创业、考公、出国四类群体,分类指导。对于考研同学,加强考研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先后开展优秀毕业生代表线上经验分享会、“云上食品•等你来品”专家教授讲座、线上考研政策、考研报名指导交流会等;对于就业同学,通过“简历大赛”“求职训练营等实现简历指导全覆盖;对于考公、基层就业同学,开展系列指导,培养笔试、面试技巧。切实关注服务重点群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尤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千方百计提素质,增强求职自信,提高核心竞争力。
把握最终环节,注重信息共享,打通生涯规划“输送链”。学院“上下”联动,在机制运行上聚力。“上”至班子成员明确一张联系毕业班清单。每个班子领导联系至少1个班级,了解班级学生就业落实情况,帮助破解就业难题。向“下”延伸建立一个学生诉求反馈收集机制。成立就业志愿服务队,每名志愿者对接一个毕业班及时收集学生的就业诉求,进行及时反馈和答复。同时,“点面”结合,在服务周到上用力。“点”上打通一条就业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为每个毕业班级安排一名就业联络员,主要负责班级的简历收集、就业信息发布,特别根据工作意向收集简历后,由学院定向推荐给用人单位。“面”上构筑一张就业信息搜集服务网格。将毕业生划为考研、就业、考公、出国四个服务网格,每个服务网格配备2-3名就业志愿者,分类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建立“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系统,根据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门的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训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自信乐观的就业心理。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