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红薯真漂亮,色泽饱满,三厘米的直径一直延续”“我这个才有艺术感,像不像一个心形?”……近日,为激发大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探索,培养“知农爱农”良好品格,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40余名师生在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杨凌区揉谷镇田西村开展了“躬耕田下、学农寻本”的主题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以“微课堂”形式,围绕“爱农助农挖红薯”主线,创新拓展“实践课堂”,把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劳动课的独特育人价值紧密结合。
在去往田西村路途中的客车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凤以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主题为切入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大家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她说“劳动课,不能只靠课堂上‘听’,眼睛‘看’,脑子里‘想’,电脑上‘玩’,要实实在在的贴近自然,用双手去‘劳作’,要在‘劳作’的过程中,深切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价值观念。”
在田西村健康农业产业园区薯地上,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结合自己在农村九年多的工作经历,带领大家回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田西村从七八年前村民致富无门、贫穷落后景象到如今村美、人和、民富的发展历程。他希望大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分享成就,未来,欢迎大家到农村来干事创业。
活动开始,大家自觉组成三四人一支的小队,围绕田间耕作的农民伯伯和阿姨,询问一个个注意的问题,“如何避免把红薯挖断?”“怎样才能将红薯分拣分类?”“这个三角叉,使用技巧是什么?”问题搞清楚后,大家俨然都成了“刨薯”小能手,争先恐后、干劲十足。按照分畦,有负责换门挖红薯的,有负责专门分拣的,劳动起来像模像样、井然有序,俨然一支田间劳作的“正规军”。看着眼前逐渐成形的红薯堆,岩土研究生党支部范全激悦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在田地里,从农民老师身上,我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教过我的技能,我第一次如此坚定地相信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
土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费宇星说:“我从未到过田间,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农村,将来毕业,我也要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研究生王建龙说:“这次活动开拓了我的思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农村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机会和空间,智慧农业、智慧水利将来都是我们的舞台!”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