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体育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积极开展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服务十四运测试赛裁判执裁,备战和参加全国大学生体育赛事,积极推广体育社会服务,提升学校体育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18名教工参加十四运测试赛执裁。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举办,其中备受关注的赛艇、皮划艇赛事将在杨凌水上运动中心和网球中心举行。为做好赛前场地及比赛的准备工作,组委会于7月15日至20日抽调我校14名教师担任裁判执裁,另外还有4名教师担任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测试赛裁判员。执裁期间,裁判员公平公正执法,认真执裁,彰显了教师良好精神风貌和裁判的职业水准,得到了组委会肯定和认可。
二是三支大学生运动队在全国比赛获佳绩。在7月4日至8日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上,我校六名参赛队员获得了三金两银一铜的骄人成绩,学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刘昭君同学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在7月19日至28日举办的第25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暨第20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赛上,我校荣获女子高水平组双打第四(刘文佳、吉星)、单打第七(郑涵月)、团体第八(刘文佳、吉星、郑涵月、曹冰倩)和专业组女单第六名(魏方瑜)的优异成绩。学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陈艳老师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在7月31日至8月5日的第20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我校李津源获男子甲组200米第三名、100米第四名,赵泽晋、刘瑞峰、李津源、华一安获4×100米第六名。学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三是在校大学生运动队积极备战备赛。为了备战8月举行的全国拳击比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我校运动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积极备战备赛。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针对运动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详细训练计划,科学训练;运动员们冒着40度的高温挥汗如雨加强训练。体育部做好思想动员和后勤保障工作,为运动队创造好的训练环境,力争在比赛中争取好的成绩。
四是开展体育教师线上线下业务培训。为了鼓励体育部教师积极参与各种业务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体育部积极利用校内资源及时将教发中心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培训通知转发给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参加,学习结束后通过微信工作群发表学习感悟与其他职工交流分享,进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利用代表队外出比赛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论文报告会,学习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通过线上、线下双向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教师暑期学习充电,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升。
五是积极开展体育社会服务工作。暑期是很多中小学生培养自己体育爱好和特长的黄金时期。针对这一特点,暑期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社会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多种社会体育服务工作,组建了杨凌示范区青少年足球队、杨凌青少年羽毛球队、杨凌乒乓球队等,社会体育服务惠及人群达2000余人。
六是精心部署夏季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夏季学期疫情防控和教学工作通知要求,体育部提前部署,完成游泳教学场地器材准备,提前将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位教师,将《游泳安全常识》和《救生技能》发放到体育部工作群和网站,要求教师上课前发放到教学班级群,同时在开课前培训强调游泳安全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游泳池疫情防控常识等游泳知识。开学第一天安排游泳教学工作,进行游泳技能和救生培训。规定由场馆中心工作人员测量进入游泳池所有人员的体温,任课教师检查每位学生健康码,保证进入游泳池的每位师生“绿码”健康。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