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202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联合实践课程《草食家畜生物育种技术与实践》在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次开课。
该课程由我校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院与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专为全校草食动物生物育种专业的博士生设计。课程结合了前沿理论与实际操作,旨在打造与现代育种技术及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致力于深化和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与深度,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为我校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奶牛、奶山羊等草食家畜的育种正进入一个创新技术与自主选育并重的新时期,构建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成为解决牛羊育种问题的关键。面对现代育种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本课程紧跟时代脉搏,结合育种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草食家畜表型测定新技术、草食家畜表型数据解析新方法、草食家畜重要经济性状分子调控网络解析新思路以及草食家畜新品种创制新策略四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课程从观察、解析、发掘到利用四个维度,生动展示了新时代的生物育种技术。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研教育理念。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摒弃了纯理论教学,利用内蒙古赛科星研发基地的先进生产环境和技术优势,开设了草食家畜胚胎培养与胚胎移植技术的实操培训。在首次实操课程中,学生们亲自体验了从卵子采集、胚胎收集到移植的整个过程。23级兽医专业的张焓同学分享道:“能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亲手进行胚胎移植实验,对于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或进入企业都极为有益。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理论学习时未考虑到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草食家畜生物育种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成功开设,标志着我校课程创新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课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融入先进、复合、工程化及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的高素质专业学位研究生。
编辑:张晴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