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个“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学院打造心理育人“三心工程”,强化宣传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切实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的安全稳定。
以宣传教育为核心,打造“启心工程”。学院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做到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覆盖。自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学院多次召开学工干部及学生骨干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面向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开展心理委员工作培训会,组织全院学生积极参加线上心理健康讲座,全员参与心理育人工作。学院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在新生入学、成长困扰和考研择业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推送心理科普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育人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渠道,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认识、学业发展、兴趣培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将心理育人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育心工程”。学院以“心理健康宣传季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25场,学生围绕心理健康话题开展交流讨论;举办心理观影活动2场,征集到观后感90余篇;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叙事大赛、心理剧大赛等活动,学院两支队伍获心理剧大赛优秀奖、一支队伍获二等奖。学院还将“心理育人”与“五育并举”相结合,通过思想引领、学业辅导、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途径,提升心理育人工作成效。
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以精准帮扶为重点,打造“护心工程”。学院坚持“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的心理预防工作机制,全面摸排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心理普查结果精准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做到精准预防。学院领导班子在五四青年节前夕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对困难学生做到精准帮扶。完善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定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深度辅导,依托教师、心理委员、家长三支力量,开展精准帮扶。坚持心理月排查制度,用好“心领育”系统,建立《心理重点学生台账》,贯彻“一人一册、一人一策”的工作要求,做到“底数清、信息详、记录全”,扎实筑牢心理工作底线。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