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素养提升的整体目标,推动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扎实推进我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月14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216会议室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教学研讨会。
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杨沛副院长主持。教务处处长戴武、副处长王建国、信息学院院长张宏鸣、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系主任孙健敏以及信息工程学院承担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列席参会。
会上,参会人员在线集体观看了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人工智能基础”系列通识课程建设报告会,其系列通识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基础A”“人工智能基础B”“人工智能基础C”,分别主要面向理工农医类、社会科学类和人文艺术类学生,通过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和恪守人与人造物关系涵养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的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目前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正在建设完善中,该报告介绍了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教材方面的建设情况,为我校提供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报告会后,参会教师就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教师们结合我校实际,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目标设定、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为下一步工作的扎实推进指明了方向。
戴武强调,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他建议,课程建设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优质资源,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品牌。张宏鸣表示,信息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扎实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