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落实科研成果应用于产区,在葡萄采后越冬期来临之际,葡萄酒学院李华教授携团队赴乌海、宁夏产区考察,指导采收后葡萄枝条修剪及葡萄园冬季管理。
在内蒙古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交流座谈会上,李华指出,2020年气候多变,初春的倒春寒导致产区整体产量下降,各酒庄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致使葡萄园缺株断垄,加之生长季气温偏低,葡萄成熟期晚,使得葡萄采收时间较往年滞后。 各酒庄应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标,在进行秋后施肥、修剪、灌水等环节,注意变冬剪为春剪,针对爱格丽、媚丽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冬季可以免于埋土,露地越冬,降低越冬成本;简化冬季管理程序,修剪后再开施肥沟,开沟的同时进行埋土工作,埋土后再做施肥及灌水工作,减少人工投入;施肥开沟深度要在50公分以上,防治根系上移导致的葡萄“小老树”状况,同时有利于根系修剪。
在银川召开的采收后葡萄枝修剪及葡萄园管理交流座谈会上,李华表示,2020年生长季温度偏低,易发秋季早霜和倒春寒,各单位应在冻土前完成修剪、埋土、施肥、灌水等工作;爬地龙架式可变冬剪为春剪,葡萄主干连同第一道铁丝一起埋土,继续保留枝条在铁丝上形成风障,春季伤流前完成修剪,从而降低葡萄园管理成本以及劳动强度和葡萄园的风蚀程度。
李华一行还到宁夏红寺堡产区实地考察,与各酒庄技术负责人交流冬季管理事宜。李华教授指出,红寺堡产区目前仍存在较大面积的独龙干架式,修剪繁琐,人工成本过高,且新梢生长空间不足,通风条件较差,结果部位不一导致果实成熟不均,当前主要任务是葡萄架型的改造,要伐掉过密植株,建立标准化园区,便于机械化管理。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