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美,是听得见、闻得到的……”“我为这么震撼心灵的美景,更爱我的国家……”6月20日,2022级生物拔尖创新基地班学生一边采集动植物电子标本,一边感叹秦岭美景陶养性灵。生命学院依托生物学综合大实习,充分利用大自然美育课程资源,精心引导、设计,让秦岭山水成为自然美育课的“主讲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让美育工作有抓手、有实效。
零距离感受,让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学院将专业实习内容与自然美育相结合,设计出内容全面、特点突出的8条实习路线,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对动植物、气候、地质现象零距离观察和客观记录,带队辅导员引导学生体验美、观察美,让自然的美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冲击和震撼,带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认识、享受自然美。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让学生保护美、珍惜美。学院邀请“全国优秀教师”周繇教授,赴火地塘实验林场为全体学生作专题报告,用真正“行万里路”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意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会学生不伤标本“采集”标本的技巧,提高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让学生在实习中既有发现美的洞察力和机敏度,又有保护美的习惯性和自觉性。
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探寻美、创造美。学院挖掘在不同方面各有特长的学生成立了“跟拍采集组”、“技术监督组”、“归类整理组”、“后期制作组”4个工作小组,为实习学生在设备、技术理论上提供支持,为启发和调动学生热情度和想象力提供条件保障,帮助学生在亲近、触摸自然美过程中,有思路、有能力探寻美、创造美,把生物学综合实习小讲堂变为自然美育大课堂。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