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农学院】昔日盐碱之地 今朝有望“功能粮仓”

7月16日至1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研究课题组、“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和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共同组成的区校联合考察团奔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进行考察调研。

考察团与垦利区委、区政府领导、区农业农村局科技人员召开“盐碱地彩色小麦功能农业发展培训座谈会”。期间,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研究课题组、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垦利区董集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订“盐碱地彩色小麦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并由垦利区政府筹建“盐碱地功能农业研究院”。

1.jpg

我国是盐渍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表明,全国有各类盐碱土资源面积约5.5亿亩。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位处黄河入海口,年均黄河携沙造陆2万亩左右,使该区成为全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区之一。但这些“生长”出的土地,由于海水的盐渍作用,盐碱化土地面积达60%以上,如何综合治理利用盐碱地,实现“扩容、提质、增效”,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7月5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宋华锋局长一行到访我校与农学院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研究课题组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索途问路,共同探讨合作事宜。专家组针对盐碱地矿物元素相对丰富的特点,提出了以发展种植对土壤中矿物元素有较强生物富集、生物强化能力的彩色小麦,发展“盐碱地功能农业”,转土壤盐碱元素成为彩色小麦功能粮食中的营养元素成份,变废为宝、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当即向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研究课题组和杨凌示范区有关部门发出了尽快赴该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建立“盐碱地彩色小麦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邀请。

2.jpg

此次实地考察签约,让昔日需要穷尽所能去治理的盐碱地,今朝有望成为粮食高产高值高效利用的宝地,为造福于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与“健康中国”建设事业、迈向“功能粮仓”建设和“功能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