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园林学院】线上线下融合 畅享学术盛宴

为活跃科研气氛,启发科研思路,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园林学院以“园林讲堂”为阵地,于新学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潜心科研,努力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9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志芳副教授受邀作题为《基于多元数据的景观感知研究与设计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从北京公园用户类型刻画、野草与乡村景观的适应性、乡村景观三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并且通过乡村景观走向乡土还是走向现代、城乡居民的偏好差异、影响居民的偏好差异的因子等多方面进行问题解析,拓宽了师生对景观感知的新认知。

1.png

9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创始及联合主任郑晓笛副教授受邀作题为《从“棕色土方”到“棕地群”》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分别从“棕”之“棕色土方”与“棕”之“棕地群”两个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棕地这一热点问题。明确了棕地的概念,并通过对已有理论的探讨引出棕地的核心要素—棕地土方,之后从多个方面对“棕地土方”进行了全面论述,引出“棕地群”的概念,提出“山水—城—棕”的空间关系与空间格局类型,为棕地的治理与利用提出了新的建议。

2.png

10月11日下午,我校园艺学院张睿教授受邀来院作了题为《无尽之形最美—关于花瓣的一些故事》的学术报告。张睿教授以花瓣为切入点,介绍了花的起源、发育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并提出花瓣的复杂化主要包括边缘复杂化(marginal elaboration)、腹面复杂化(ventral elaboration)、背面复杂化(dorsal elaboration)和表面复杂化(surface elaboration)四种方式。进而,从发育和进化两个角度阐释了花瓣复杂化的过程、机制和复杂性,指出不同类型的复杂花瓣都是花瓣原基极性建立或细胞增殖、增大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式样改变的结果,已有发育程序的再招募在花瓣复杂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报告会实用性很强,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png

10月14日上午,新加坡国立大学袁超教授受邀做题为《Urban Climate Resilience and Urban Planning》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通过列举香港横澜岛近几十年风速的变化对比香港尖沙咀区域的风速变化,强调城市规划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四个部分,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性、对气候模拟、户外的实测、对气候敏感性的规划,并从不同的城市尺度全面讨论导致城市热风险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运用于潜在的规划治理方案。最后,袁教授介绍了自己团队有关新加坡填海的设计案例,其主旨是将人和自然有机联合起来。其设计理念新颖,观点独到,具有启发意义。

4.png

“园林讲堂”系列学术报告的举办吸引了来自我校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近千人次相聚云端,共享学术盛宴。报告会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科研生活,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氛围,为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2021级硕士研究生苏梅芳表示:“新学期几乎一周一次的学术报告会太满足了,报告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指导意义强,每一场报告会都给人以新的视野,确实受益颇多,感谢学院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也能吸收学术大咖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念,学到真本事。”

据悉,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于2019年开办“园林讲堂”,旨在为学院师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交流互动,促进跨校、跨学院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营造学术氛围,开阔研究视野,增强学术功底,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前,园林讲堂至今已先后邀请20多位学术大咖和行业专家来院交流。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