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融入纲要课教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三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重视原典阅读,夯实理论基础。纲要课教学首先要追根溯源,进行整体的理论性构建,科学谋划和构建课程理论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的理论视野,提升理论感受认知。经典著作的阅读对于理论性学习素养的构架至关重要,安排学生阅读朗诵经典篇章,部分学生配乐朗诵并制作相关视频,学习效果非常好。通过调查,超过90%学生表示,原典阅读对于纲要课程学术思维培养,理论框架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把理论入脑入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把握课程主线,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功能在于寓教于史,以史育人。结合学生特点,主动了解他们思想和知识体系架构,通过互动方式摸底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尽快从高中历史单纯背诵记忆式学习,向探索式、启发式教学转变。纲要课教师积极运用新方法,紧扣新问题、拓展理论内容,用好网络思政平台,优化教育艺术,建立师生联系的情感纽带,实现思想教育无缝对接。

结合专业特点,潜移默化立德树人。针对不同学院学生因材施教。机电学院男生多,学生就业多数从事机械制造,动手能力较高,逻辑思维较强,缺乏人文素养涵育,要有针对性地编写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章节,尤其1949年以后的现代史,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重工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命脉所在,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图片支撑,帮助同学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机电学院学生纲要课抬头率。

以学生为中心,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课堂。针对“00后”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参与课堂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的特点,围绕纲要课内容,翻转课堂,让学生来讲,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课堂当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程当中来,比如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学生展示“伟大建党精神”;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鼓励学生忆苦思甜,缅怀革命先烈,展示“伟大长征精神”;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对他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伟大抗疫精神”,安排不同小组来讲述他们所看到抗疫先进事迹,涌现的抗疫先进个人,以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