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凝心聚力促科研,语言学院于11月26日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郭继荣教授、长安大学徐玉臣教授在学院二楼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了两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田志强主持,全院无课教师及硕士研究生现场聆听。
郭继荣教授以《国内语言安全研究述评》为题,围绕语言安全的范畴和主体是什么、语言问题如何影响国家安全和如何通过语言安全规划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三个方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我国语言安全研究的学术史沿革、特点、方向进行了充分整合、反思和预测。他指出,我国的语言规划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使命,因此应当也能够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流派。作为高校语言工作者,我们应加强语言的国家安全意识,努力提升个人和国家的语言能力,减少语言矛盾和语言冲突,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徐玉臣教授作了题为《“情态不和谐”的语义学阐释》的精彩报告,从情态之重超乎想象、情态问题之源起、语言学中的情态研究、英语和汉语中的情态研究和情态的共现问题等方面,结合“语义三分论”理论,充分讲述了情态“不和谐”的语义学阐释研究的学术构建。他强调,对于情态“不和谐”和相应的评价意义“不和谐”现象,我们可以用“语义三分论”来释解。“语义三分论”把句子语义析解为“指示”“语气”“意图”等三个语义因子,后两者独立运作,各自接受情态化限定。虽然一个句子中可能出现量值不同的情态化表达式,但由于它们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语义因子,因此这种表面的情态“不和谐”现象并不会构成语义矛盾,而与情态相联系的评价意义的“不和谐”现象也得到合理的释解。
大家纷纷表示,两位教授全新的学术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拓展了学术视野,激发了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本次报告会进一步促进了全院师生的学习交流,对推动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素养、助力学院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