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园艺学院】在生产实践中成才

“通过两年的实践锻炼,不再单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学会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技术,收获满满。”园艺学院2019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王健谈起自己于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眉县猕猴桃试验站、河南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岚皋、周至及杨凌周边开展研究生生产实践活动的收获时,满脸的自豪与喜悦。

改造果园数据记录_副本.jpg

王健同学实践锻炼涉及捏尖、抹芽、除蕾、嫁接、授粉、枝条修剪等猕猴桃田间管理,同时参与了摘果,灌根,除草等一些农事劳动。通过参与这些基本技能和管理环节的,充分了解了猕猴桃基本生长发育过程,并掌握相关实践技能,如嫁接苗吊蔓、高架牵引、标本制作、冬剪、施肥、摘蕾、授粉、抹芽、追肥、套袋、病虫害管理防治、水肥管理、摘果、清园等管理技术。参与生产实践中,拍摄到38个优系和品种表型及微观结构。通过观察记录、摸索总结,已经可以从根部、茎段、枝条、叶片、果实形态等表型来辨别和区分不同猕猴桃品种及特性。

2019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专项硕士研究生吕国雯,在新生入学前二十天,就前往河南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开展实地调研、标本制作等,并整理出了详尽的调研报告,主要对双层牵引、黑膜覆盖、果园生草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借助文献查询,使自身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通过研二期间到岚皋县研究实习,总结出一套专门适用于山地猕猴桃的棚架搭建与整形修剪、种苗繁育、种质资源保存、果园立体栽培与果园生草、土地整理与土壤改良和野生猕猴桃原生区保护地改造技术。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她对山地猕猴桃的认知,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专项硕士研究生刘航,主要参加周至县张家堡村老旧猕猴桃果园改造。针对园中树形老、技术差、果实品质差,从而导致整体的收益低等现状,从新旧两种果园入手,首先选择与老果园紧挨、以目前猕猴桃种植的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建立了3.5亩的示范园。从示范园的土壤改良、移栽苗、嫁接,从建园到盛果再到收益,全程都与果农零距离接触。每次农情节点都会组织技术培训会,从理念到技术彻底进行扭转。老果园改造,从自愿农户身上开始改变,效果相对较小,由最初第一年的3户开始,影响力逐步扩大,每年增加几户。因此,刘航同时在村中选择多个具有代表性且自愿改造的老果园,记录当年果实各项数据。在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提升基础、提升技术、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效益的猕猴桃产业“四改五提升”提质增效新技术指导下,从采收后冬季开始,对园区的技术标准、土壤施肥、摘果时期等方面切实跟踪记录指导。针对技术指导不易被接受的情况,让农户真正看到身边人通过新技术提高了果园收入,使农户们转变观念,自发改造老果园。刘航为秦岭北麓猕猴桃老果园“四改五提升”做到由基层自发扩散的技术革新良性循环,从技术层面来提升,同时结合高收益案例引导农户从事新型猕猴桃规模种植,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回流,真正做到将自己的论文写在秦岭北麓猕猴桃老产区的“四改五提升”进程中,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园艺学院现有在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381名,涉及果树、蔬菜、茶学、设施园艺学和观赏园艺等领域。今年6月份,将有102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在读期间,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开展多领域产业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开拓了眼界,还具备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研究做在生产中、成果转在产业里。同时通过体验先进管理技术和高效的机械化操作技能,增强了对专业认知和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