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理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升华少数民族预科生爱国情怀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指示五周年之际,4月19日,理学院组织新疆、西藏等13个省区94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赴铜川照金革命旧址开展沉浸式红色实践教育。通过“行走的课堂+深度的研学+跨民族的对话”三维育人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image.png

在陈家坡会议旧址,沉浸式现场讲解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泛黄的会议记录本、磨损的煤油灯等24件革命文物化身“无声讲师”,配合全息影像技术还原1933年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场景,维吾尔族学生依力哈木·阿布都拉在交互式文物展柜前驻足良久:“这把生锈的大刀让我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当年各族青年就是带着这样的武器并肩战斗,解放了新中国。”薛家寨红军路上,身着预科班“石榴花”班服的学子们重走1300米峭壁栈道。藏族姑娘旦珍啦攀爬至二号红军医院旧址时感慨:“很难想象前辈们背着伤员穿越这样的天险,这种超越民族、超越生死的革命情谊,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诠释。”在照金纪念馆研学中心,预科生们围绕“新时代如何赓续照金精神”展开双语研讨。哈萨克族学生别克艾德力·叶尔波力说:“照金精神,是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象征。在我们的哈萨克族文化中,也有许多与之相通的价值观。”蒙古族学生乌兰图娅则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故事,阐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永恒主题。

image.png

自2018年启动少数民族预科生“红色基因代际传承计划”以来,学院秉持"铸魂育人"理念,构建“1+3+N”红色育人体系:即以1套“石榴籽”教育工程为引领,打造“教育浸润”“精准帮扶”“能力锻造”3大载体,通过预科生微视频创作、“石榴籽”宣讲团、民族民俗风采展、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知识竞赛等多个特色项目,培养出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新时代优秀少数民族青年人才。七年间组织7批次近700名预科生赴延安、照金等革命圣地研学,形成“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

image.png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