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农学院组织28支实践队伍共300余名师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寻访红色历史、宣讲红色故事、科技支农扶贫、走访乡村调研、防汛抗疫志愿服务等形式,广大青年学生在“行走课堂”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在学思践悟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走进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学院紧扣建党百年主题,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分为团队寻访和个人调研两条主线开展活动,组织6支实践队伍分别前往延安、井冈山、南昌、西安、驻马店等地展开红色寻访活动,组织100余名学生返乡调研红色历史,讲述家乡红色故事,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现场,营造沉浸式、全方位的党史学习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被感动”到“见行动”,由“学进去”到“做出来”,推动理论学习转化实效。
进行红色寻访
众多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寻找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并在返校后组织开展交流会,分享红色故事讲述切身体会,感染激励广大青年学生。2020级江西学子汪炜杭、曹琴琴返回家乡江西,分别前往南昌八一纪念馆、井冈山革命遗址展开活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牢记使命担当,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助农服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立足农学学科特色,依托农学院乡村振兴助农服务团,组织20余支三下乡实践调研队伍,200余名师生奔赴陕西、新疆、甘肃、宁夏、河南等省份开展乡村调研、科技支农、助农服务等活动,广大师生扎根广袤的乡村大地,深培思想沃土,感悟初心使命,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截至目前乡村振兴助农服务团已连续六年组织实践小队奔赴陕西合阳、镇巴、城固、定边等较为贫困地区展开乡村振兴活动,始终坚持“建立联系、找准问题、精准帮扶、长期相助”的基本原则,以“一个小队联系一个村”“一个队员联系定点农户”的方式长期进行精准帮扶。
开展乡村调研
赴镇巴乡村振兴实践小队暑期再出发,在刘建超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院企交流座谈、指导山区玉米种植、构建增收致富新渠道等一系列活动,为镇巴县的发展贡献了西农智慧。赴澄城县农村调研小分队在郭家庄村和杨家庄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脱贫攻坚战的持续工作和脱贫摘帽后的返贫现象。“脱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更不能松懈,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身为农学学子,更应牢记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小队队长张子骏谈到。
一线支援传递信仰火炬
在部分地区遭遇极端暴雨天气,洪涝灾害频发,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在多省市呈反扑态势的严峻形势下,24名青年学子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8名河南学子作为抗洪后勤保障兵为防汛救灾贡献力量,在抗议防汛的国家大考中,农学学子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之中,在志愿服务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磨练意志品质,强化使命担当。
防汛抗疫志愿服务
入党积极分子赵一悦在网络上浏览河南暴雨实时新闻的过程中,发现豫驰志愿者团队在做统计发布救援信息工作,迅速联系志愿者团队加入。在志愿工作中,她主要负责对录入的待救援信息进行核实,并进行实时追踪,根据不同的紧急程度进行标注,便于救援队伍选择更紧急的情况实施救援,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救灾尽一份绵薄贡献。研究生党员肖金宝在校期间多次报名担任体温测量、材料核查、信息登记、协助集体注射疫苗、集体核酸检测等防疫志愿者,持续服务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